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战史风云 / 正文

淮海战役发生的原因?淮海战役共分几个阶段

游戏王 2017-04-28 战史风云 评论
导语: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中第二个打响的战役。济南战役以后,国民党徐州“剿总”刘峙集团60万人,企图在徐州附近阻止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中第二个打响的战役。济南战役以后,国民党徐州“剿总”刘峙集团60万人,企图在徐州附近阻止华东野战军南下与中原野战军会合。为完成中央军委提出的“冬春夺取徐州”的任务,华东野战军前委决定进行淮海战役。根据毛泽东指示,淮海战役的第一场战斗应以歼灭黄伯韬兵团为目标。随后毛泽东又指示中原野战军以主力进攻郑州、开封,东击徐蚌线以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攻占郑州并继续东进,造成了中原、华东两军联合作战的有利形势。辽沈战役胜利以后,中国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仅在素质上早已超过敌人,而且在数量上也占有优势。蒋介石为避免徐州集团重蹈东北卫立煌集团的覆辙,命令刘峙收缩兵力,加强徐州、蚌埠间的防御,同时把黄维兵团调往徐州方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依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淮海战场情况的变化,毅然决定扩大战役规模,集中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共60万人,协同作战,力求将刘峙集团歼灭在徐州附近,避免其南窜。中央军委决定,由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邓小平、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党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战役前线一切事宜。

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距今68年)—22日),歼灭黄伯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使刘峙集团处于被包围、分割状态。第二阶段(1948年11月23日—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俘虏司令官黄维,包围杜聿明集团。第三阶段(1948年12月16日—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淮海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历时66天,我军伤亡13.3万人,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55.5万人,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第5军和第18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直抵长江北岸,使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南京和上海处于我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Tags:淮海战役   徐州   野战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