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刘坤一是如何崛起与发达的?他晚年时期做了哪两件大事?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刘坤一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刘坤一,字岘庄,清末湖南新宁人,曾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职,是清末湘军最后一位统帅。刘坤一和另一位湘军将领刘长佑比邻而居,他们家族属于同族而不同派。按辈分,刘坤一是刘长佑的族叔,但年纪却比刘长佑小12岁。他们是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关系非常要好,可以说刘坤一的崛起与发达,与刘长佑的关系密不可分,刘长佑算得上刘坤一的官场导师。

image.png

  刘坤一生于道光十年(1830年),是湘军早期将领江忠源的外戚,他也算得上江忠源的学生。19岁的时候,刘坤一考取了县试廪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廪生可获官府廪米津贴),后来他又投身到军旅之中。咸丰五年,受到老大哥刘长祐的邀请,刘坤一开始率乡团与太平军作战。后来他就跟着刘长祐一起参加了湘军,转战江西等地,因他作战不惜命,战功累累,被破格提拨为直隶知州,成为湘军中的著名战将。此后他转战于湖南、广西等地,历任临江知府,广西按察使、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

  光绪元年(1875年),年仅45岁的刘坤一就当上了两广总督,5年后出任两江总督,成为清朝后期著名的地方实力派。当年左宗棠收回伊犁后,独具慧眼刘坤一就请求朝廷加快筹划东北防务,防备日本、俄国对东北的意图。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日军侵占朝鲜后又进犯中国东北。由于前期以李鸿章淮军为班底的军队在战场上屡战屡败,清政府决定改派湘军出关对日作战,并任命两江总督、湘军名将刘坤一担任钦差大臣,指挥六万湘军出关。但这时湘军已严重老化,枪械落后,战斗力不及从前。1895年1月17日,清军四次企图收复海城,皆失利。2月28日,日军发起反攻,从海城多路追击。3月4日,日军在牛庄重创湘军主力,7日占领营口,9日攻陷田庄台,湘军就此在辽河东岸全线溃败。初战失利,刘坤一正筹划反攻,清廷却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刘坤一“三次奏阻,无力回天。愧愤填胸,寸心如结”。

image.png

  虽然局势无法挽回,但这时的刘坤一已经清醒认识到日本将来必定是中国最大威胁。此时,他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提出了对日应采取战略上“持久”的方针。在《寄督办军务处》电奏中,首先,他表示强烈反对《马关条约》:“坤一于新定条约,虽未尽悉,要之让地、赔款两条,目前固难允行,后患更不堪设想,宜战不宜和,利害重轻,事理显然,此固天下所共知,亦在圣明洞鉴。”接着,他通过对时局形势分析,提出开战的重点:“惟一经决裂,倭心分扰猛攻,自以保京畿,固辽、沈为第一要义”。“万一京畿吃紧,坤一必抽调劲旅,迅速入卫,以保无虞。”他分析战争形势,对我方很有利:“但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近得探报,倭新卒多以老弱充数,饷亦不继。在我止须坚忍苦战,否则高垒深沟,严为守御。倭寇悬师远斗,何能久留?力尽势穷,彼将自为转圆之计。”他权衡利弊,提出制约日本的重要方针:“况用兵两年,需饷不过数千万,较赔款尚不及半,而彼之所费愈多。‘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最后,他表示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诸将一闻和约,议愤填胸,必欲一决死战。坤一职在兵戎,宗社所关,惟有殚竭血诚,力任战事,此外非所敢知”。

  刘坤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对日本实施“持久”战的国人。可以说,他提出的这一战略方针是非常符合实际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仅仅靠武力难以短时间消灭。日本人少,兵力不足,而劳师远征,战线拉长,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只要中国采取战略上持久的方针,坚定抗日决心,发动民众抗战,不断在战斗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那么日军最后只能失败。况且当时日本政府也清醒地意识到仅靠日本现在的国力是无法占领中国的。然而,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主和派势力强大,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过,刘坤一提出的这一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为几十年以后的抗日战争埋下了伏笔。白崇禧提出的“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和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等战略构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刘坤一的灵感。《马关条约》生效后,刘坤一积极支持台湾军民抗日,又致信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张之洞,要他从物资上大力支持台湾军民的抗日。然而在清政府的明令禁止下,台湾抗日之举还是失败了,台湾沦陷了。

image.png

  晚年刘坤一做了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晚清局势。第一件事情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慈禧打算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皇帝嗣子(大阿哥),朝廷上下对此议论纷纷,很多人私下认为这是慈禧打算了废了光绪,这时候刘坤一挺身而出,他致信给慈禧的心腹荣禄曰:“君臣之分久定,中外之口宜防。坤一所以报国在此,所以报公亦在此。”他通过荣禄将自己的鲜明立场告诉了慈禧,这番义正言辞的表态,可以说是晚清许多封疆大吏共同的立场。考虑到众怒难犯,最终慈禧还是改变了废立的想法。

  第二件事情是“庚子事变”之后,刘坤一在众多督抚中首先了提出了“东南互保”这一倡议,这使得大清最终保全了南方的半壁江山。当慈禧下令对列国开战后,她也下旨要求全国各地督抚一并向各国开战。这时候,刘坤一联合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等督抚提出了“东南互保”的这一举动,他们声称对对列国开战的这一圣旨是在义和团威胁之下的假圣旨,是不能作数的。此外,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加入东南互保,但他们也用实际行动进行了支持。在刘坤一的授意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搭桥,上海道余联元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的一些章程。1900年7月14日,闽浙总督许应骙与各国签订了《福建互保协定》。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像刘坤一这样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不多见的,他以自己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使得整个中国南方免受战火影响,也使得许多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刘坤一曾被清廷称为“老成硕望,国家柱石之臣”,“天下督抚忠诚第一”。他1902年9月去世,死后谥“忠诚”,追封一等国爵,晋赠太傅,葬回故乡的飞仙桥沙坪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湘军   总督   日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