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孙之獬为何会被称为汉奸?他最后的下场有多惨?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明朝官员孙之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孙之獬乃是明末清初当之无愧的“汉奸”,其本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初在明廷为官,但在清军入关之后便又投降了清廷,更加令人愤懑的是,他不仅率先响应清廷“剃发易服”的命令,甚至还建议清廷加大“剃发易服”的推行速度。此后,因“剃发易服”而激起了大量民变,孙之獬作为罪魁祸首,被义军抓获之后岂能有好下场?至于插猪毛,则是义军为了给他“植发”而已。

image.png

  明末清初当之无愧的“汉奸”,为取悦新主倡导“剃发易服”

  孙之獬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生于山东淄川,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后升任侍读。孙之獬入仕之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为了谋取进步,他立即就投靠了阉党,凭借着阉党的庇护,孙之獬倒是风光了一阵。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被扳倒之后,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然而孙之獬却抱着《三朝要典》跑到太庙痛哭流涕,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为士林所不齿,更是难容与朝堂,因而孙之獬于同年八月便被削籍返乡了。

  清军入关之后,孙之獬便又转投了清廷,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彼时,虽然清廷已经颁布了“剃头令”,但由于入关后遭遇阻力太大,就连在投降清廷的官员中也难以推广,因而其实有一定的放松,但孙之獬为了表示忠诚,竟然毫无底线的率先进行了“剃发易服”。

  一日上朝时,众人突然间孙之獬“焕然一新”,不仅剃发留辩、而且还改穿了满足官吏的服饰。当时,上朝时满汉官员分为两班,满族官员因其是汉人而不许其入班,而汉族大臣则因其满人打扮也不许其入班,结果搞了个极度难堪。

  孙之獬眼看自己搞了个里外不是人,干脆上疏说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在他看来,只要加速推行“剃发易服”,到时候大家都一样,自己非但不用尴尬,反而会取信于朝廷。

image.png

  对于孙之獬的提议,多尔衮自然是予以了采纳,于是清廷在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再度颁布“提法令”,而且严厉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剃发令”激起大规模民变,孙之獬被义军虐待而死

  汉人因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观念的影响,成年后是不剃发的,清廷的“剃发易服”已经严重超出了汉人的承受能力,于是随着“剃发易服”制度的严厉推行,全国上下的汉族百姓开始奋起抗争,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当时反剃发有多么惨烈、流过多少血泪,我们是难以想象的,王家桢在《研堂见闻杂记》对此有过记载,“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山东高苑人谢迁发动起义,打土豪、分粮食,势力得以迅速发展,清廷统治者将其称之为山东“第一巨寇”。谢迁率领义军一路攻城略地,于次年六月十三攻陷淄川。彼时,孙之獬因受人钱财卖官,被弹劾后夺职在家,结果一家老小百余口全被义军捕获。

image.png

  孙之獬被捕之后,被五花大绑十余天,义军痛恨其所作所为,他这十几天的遭遇可想而知。孙之獬估计也是料到必死无疑,因此对于义军骂不绝口,想要激怒义军将自己赶快处死,然而谢迁痛恨其无耻作为,根本不打算轻易绕过他。

  谢迁公开其罪状之后,百姓们用锥子遍刺其身,以猪毛为毛发插入孔中,纷纷骂道,“我为汝种发!”孙之獬痛不可忍,破口大骂不止,于是义军又将其口缝上,然后将其四个孙子兰兹、兰藂、兰薮和兰蔼一起绑来,让孙之獬眼睁睁地看着四个孙子的死去,之后才将孙之獬凌迟处死。

  《淄川县志》这次事件有着详细记载,整个事件中,孙之獬的直系亲属家共有八人被杀,其中孙之獬大儿子孙珀龄的三个儿子、二儿子孙琰龄的一个儿子均被义军正法,孙琰龄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则被凌辱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清廷   剃发   义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