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威震漠北的大唐名将,哥舒翰的知名度为何不高?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唐朝有许多名将,尤其是初唐年间,李世民麾下的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等都是鼎鼎大名的,盛唐毕竟是一个旷世朝代,除了这些因为小说声名鹊起的武将之外,其实还有不少人也同样厉害,比如在唐玄宗时期的哥舒翰,他就是个武艺高强的名将,丝毫不让于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只不过他的名气不太大而已。

image.png

  根据《旧唐书》记载,哥舒道元原本是唐朝安西副都护,一直在北疆边域守护,而哥舒翰就是他的儿子,由于将门出身,从小哥舒翰就十分有胆识,而且为人粗狂,年少时找不到人生方向,一直到40岁才打算从军,成为唐朝西部边疆的将领。

  尽管哥舒翰从军时间晚,可是他为人仗义,很快就在军中有了威望,随着军功慢慢积累,哥舒翰也步步高升,慢慢的由陇西节度副使,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唐玄宗亲自赏赐给他战袍,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根据史料《旧唐书》的记载,哥舒翰不仅善于带兵打仗,而且他自己也是个武功高手。

  哥舒翰的枪法很高,他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悄无神器的潜到敌人背后,然后把枪尖放在敌人的背后,再突然大叫一声,敌人听到声音肯定猛然回头,结果刚好撞在他的枪尖上,最终是落马而死,''皆剔高三五尺而堕,无不死者'',史料中很少有记载如此详细的武功招式,由此可见哥舒翰武功之高,定然不是吹出来的。

  唐朝时吐蕃一直来骚扰边疆,因为吐蕃屡次骚扰跟唐朝带来很大的满分,后来哥舒翰负责守卫西北地区,他一次次战胜吐蕃,搞得吐蕃终于不敢再嚣张,而哥舒翰的名声也在漠北一带威震开来,哥舒翰是唐朝骁勇的名将,连李白都写诗夸他。

  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这是李白自我感叹怀才不遇的诗意思是自己不能像哥舒翰一样,横刀立马驰骋沙场,血染征袍立战功,可见李白对哥舒翰是非常钦佩的,要不然也不会这样写,然而同为唐朝著名诗人的杜甫,对哥舒翰却是一番讽刺。

  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中他在《潼关吏》中写到''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也就是叮嘱守护边防的将士,不要想哥舒翰一样,杜甫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安史之乱中,哥舒翰用于指挥失误,导致唐朝20多万大军''十不存一二'',相当于把唐朝的老底都给败光了,而他自己也被安禄山俘虏,遭遇了潼关之败。

  要是哥舒翰能够早死几年,恐怕他在后世的评价就会好很多,在最终跟安禄山作战时,假如他能学习当年的白起,对于没有把握的仗坚决不打,这样哥舒翰想必也能成为唐朝战神级的人物了,可惜他前半生戎马生涯辉煌无数,晚年却一败涂地,实在可惜啊。唐朝有许多名将,尤其是初唐年间,李世民麾下的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等都是鼎鼎大名的,盛唐毕竟是一个旷世朝代,除了这些因为小说声名鹊起的武将之外,其实还有不少人也同样厉害,比如在唐玄宗时期的哥舒翰,他就是个武艺高强的名将,丝毫不让于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只不过他的名气不太大而已。

  根据《旧唐书》记载,哥舒道元原本是唐朝安西副都护,一直在北疆边域守护,而哥舒翰就是他的儿子,由于将门出身,从小哥舒翰就十分有胆识,而且为人粗狂,年少时找不到人生方向,一直到40岁才打算从军,成为唐朝西部边疆的将领。

  尽管哥舒翰从军时间晚,可是他为人仗义,很快就在军中有了威望,随着军功慢慢积累,哥舒翰也步步高升,慢慢的由陇西节度副使,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唐玄宗亲自赏赐给他战袍,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根据史料《旧唐书》的记载,哥舒翰不仅善于带兵打仗,而且他自己也是个武功高手。

image.png

  哥舒翰的枪法很高,他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悄无神器的潜到敌人背后,然后把枪尖放在敌人的背后,再突然大叫一声,敌人听到声音肯定猛然回头,结果刚好撞在他的枪尖上,最终是落马而死,''皆剔高三五尺而堕,无不死者'',史料中很少有记载如此详细的武功招式,由此可见哥舒翰武功之高,定然不是吹出来的。

  唐朝时吐蕃一直来骚扰边疆,因为吐蕃屡次骚扰跟唐朝带来很大的满分,后来哥舒翰负责守卫西北地区,他一次次战胜吐蕃,搞得吐蕃终于不敢再嚣张,而哥舒翰的名声也在漠北一带威震开来,哥舒翰是唐朝骁勇的名将,连李白都写诗夸他。

  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这是李白自我感叹怀才不遇的诗意思是自己不能像哥舒翰一样,横刀立马驰骋沙场,血染征袍立战功,可见李白对哥舒翰是非常钦佩的,要不然也不会这样写,然而同为唐朝著名诗人的杜甫,对哥舒翰却是一番讽刺。

  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中他在《潼关吏》中写到''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也就是叮嘱守护边防的将士,不要想哥舒翰一样,杜甫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安史之乱中,哥舒翰用于指挥失误,导致唐朝20多万大军''十不存一二'',相当于把唐朝的老底都给败光了,而他自己也被安禄山俘虏,遭遇了潼关之败。

  要是哥舒翰能够早死几年,恐怕他在后世的评价就会好很多,在最终跟安禄山作战时,假如他能学习当年的白起,对于没有把握的仗坚决不打,这样哥舒翰想必也能成为唐朝战神级的人物了,可惜他前半生戎马生涯辉煌无数,晚年却一败涂地,实在可惜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唐朝   吐蕃   武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