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郭嵩一代清正名臣,为什么会在官场里处处碰壁?

游戏王 2021-08-03 风云人物 评论

  郭嵩焘清正廉洁 为什么在晚清官场处处碰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湖南淮阴出了两个名人。

  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郭嵩焘。很多人知道左宗棠的名头,是因为那句著名的“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句话,其实就是郭嵩焘说的。

image.png

  郭嵩焘,字筠仙,湖南淮阴人,生于1818年。跟左宗棠一样,郭嵩焘的科举之路走得极为艰难。他虽然在19岁(1837年)就考中举人,但之后连续4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铩羽而归。跟左宗棠不同,郭嵩焘不甘于当一名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幕僚,坚持参加会试,一条路走到黑,终于在29岁(1847年)时考中进士,当了一名“红翰林”。美好的前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可是,郭嵩焘运气真是不好。他刚刚步入仕途,就传来不幸的消息:父母相继过世。按照清朝礼仪制度,官员父母去世后,不管级别有多高,都必须辞官回到老家,为父母守制三年,这就是“丁忧”。一般情况下,朝廷也不可以强行要求处于丁忧期的官员复出为官。

  因此,郭嵩焘暂时告别官场,回家为父母守制。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2年,清廷下令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兴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曾国藩最初不愿意,在郭嵩焘的数次劝告下才出山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湘军。曾国藩将郭嵩焘招到大营,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从这一点而言,郭嵩焘也算是湘军的创建者之一。

  1856年底,郭嵩焘离开湖南,来到北京,任职翰林院编修。这时候,朝廷里执掌大权的是户部尚书肃顺。肃顺性情刚严,却对汉人大臣信任有加。肃顺很欣赏郭嵩焘的才华。在肃顺的推荐下,郭嵩焘入值南书房,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信任。

  1859年初,郭嵩焘被咸丰皇帝外派到天津,为僧格林沁亲王帮办防务。僧格林沁素来看不起汉人大臣,对郭嵩焘很冷淡。两个人相处得很不愉快。好在没过多久,咸丰皇帝又派郭嵩焘到山东清查沿海税务,离开了尴尬之地。

image.png

  郭嵩焘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向来以清正廉洁自居。咸丰皇帝派人清查沿海税务,算是专业对口了。郭嵩焘来到山东,真是有心大干一场,不辜负咸丰皇帝的信任和肃顺的举荐。因此,他拒绝山东地方官员的接待,不住公馆,不受宴请,不收礼物,认认真真办案,查处了一批贪官污吏,堵住了税务漏洞,为朝廷增加了财政收入。

  照说,郭嵩焘此举有利于国,有益于民,居功至伟,应该得到朝廷嘉奖。可是,这与腐败盛行的晚清官场格格不入,得罪了僧格林沁亲王、山东巡抚文煜等一批官员。僧格林沁更是上疏弹劾郭嵩焘。最终,郭嵩焘被迫离开山东,不但没有得到朝廷嘉奖,反而被降二级调用。

  1863年,45岁的郭嵩焘奉命署理广东巡抚。这是郭嵩焘第一次担任封疆大吏。郭嵩焘来到广东后,又与两广总督瑞麟矛盾重重,以至于水火不相容。督抚不和,是晚清官场的常态。可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还是不多见。

  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瑞麟仗着自己是满人,在广东卖缺纳贿,毫无顾忌,引起郭嵩焘的不满。二是郭嵩焘过于书生意气,不注意与同僚保持“一团和气”的大好局面,遭到同僚的排挤。

  结局显而易见。1866年,郭嵩焘被罢免广东巡抚一职,怅然回到老家,以讲学为业。

  郭嵩焘第三次复出,得益于当时方兴未艾的洋务运动。1875年初,在军机大臣文祥的推荐下,郭嵩焘再次出山,先后出任福建按察使、兵部侍郎。

image.png

  1876年冬天,郭嵩焘奉命率30余人出使英国。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外交使节,意义自然非同凡响。郭嵩焘抵达英国后,觐见了英国女王,呈递国书,正式成为大清王朝第一任驻英公使。

  在英国期间,郭嵩焘如饥似渴地观摩、学习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运行框架,试图从中找到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所在。他每天都坚持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在日记里。接近60高龄的他,还像小学生一样学习英语,帮助自己增强与英国人沟通的能力。

  为了让自己的祖国早日变得强大,郭嵩焘将英国一行的文字整理成《使西纪程》,寄回总理各国衙门,公开刊行。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里的顽固派大臣惊慌失措,群起攻之,轮番弹劾郭嵩焘。朝廷旋即将《使西纪程》召回销毁。

  1877年,与郭嵩焘同行的副使刘锡鸿对他进行诋毁,向朝廷指责他犯下3项罪行,分别是“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外交礼仪,却成了刘锡鸿攻击郭嵩焘的罪证。

image.png

  1879年,郭嵩焘卸任驻英公使一职,黯然回到国内。朝廷一度还打算惩处他,在李鸿章的再三反对下,才不了了之。1891年,郭嵩焘病逝,享年73岁。

  按照常例,对于郭嵩焘这种做过督抚级别高官的人,死后都是要追赠谥号。但朝廷却以郭嵩焘所著书籍备受争议为由,没有追赠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朝廷   咸丰   僧格林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