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谁?法国作家波伏娃生平简介

游戏王 2021-08-03 风云人物 评论

  1908年1月9日,波伏娃出生于巴黎比较守旧的富裕家庭,全名为西蒙娜·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父亲是法院的辩护律师,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奉者,父母均是天主教徒,但她从小就拒绝父母对她事业和婚姻的安排,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她从小过着安定、舒适的生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的律师工作受到影响,全家生活困顿。因此,波伏娃的少女时代是在枯燥闭锁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

  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在当时法国的第一高等学府巴黎高师读书时,她与萨特、梅洛·庞蒂、列维·斯特劳斯这些影响二战后整个思想界的才子们结为文友。

image.png

  1929年,大学毕业后她准备参加大中学教师学衔的哲学科考试,口试的合作搭档是萨特,最终成绩是萨特获得第一,西蒙娜获得第二。

  1931年,教育部委派西蒙娜娜·德·波伏娃到地中海滨的马赛去教书。1943年,出版处女作《不速之客》。

  1949年,出版了分成上下两册的《第二性》。在这两册书中,她给女权斗争作出形式化与理论化的论证。

  1955年9月,也就是波伏娃47岁的时候,她和萨特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联袂来到中国访问了两个月,两年后发表了《长征》一书。

  1968年前联入侵捷克时,波伏娃立即与苏联作家联盟断绝一切往来。

image.png

  1980年,萨特逝世,为了纪念萨特,西蒙娜娜在第二年出版了她最后一部著作《永别的仪式》。书里描画的是萨特最后十年进入暮年,两人相依为命的和谐生活。西蒙娜晚年将萨特给她的情书刊行于世。书名《致河狸的书信》。

  1986年4月14日,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巴黎科尚医院因肺水肿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波伏娃去世后,和萨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萨特   西蒙   巴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