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古代富贵人家赏荷有什么讲究?

游戏王 2017-02-28 野史秘闻 评论
导语:荷花总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荷花也叫莲花、芙蓉、芙蕖、菡萏等,历来为文人所钟爱,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而在中国古代民间,一

荷花总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荷花也叫莲花、芙蓉、芙蕖、菡萏等,历来为文人所钟爱,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而在中国古代民间,一直有夏天邀人赏荷,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告诉大家,眼下的阴历六月,正是赏荷观莲的好时节。

古人称六月为“荷月”荷是六月“花盟主”,“六月赏荷”曾是古人过盛夏的一种风俗。古时如何赏荷?从记载来看,主要有池赏、盆赏、瓶赏等三种流行方式,这里先说池赏。荷花,有莲花、芙蓉、君子花、六月春、水芝等众多丰富的名称,其中以“荷”最久。为何称“荷”?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

荷花与梅花一样,是中国人最为欣赏的花卉之一。作为中国原产水生植物,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提到荷花,《山有扶苏》诗中即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荷花生长于水泽之地,自然欣赏起来受时、地所限,颇为不便,也缺人文气息。古人遂想到了人工干预——挖池种荷,筑亭看花,随之出现了古代最为经典、至今仍广为流行的欣赏荷花方式“池赏”。

荷花以江南为盛,而最早的“池赏”,就是从先秦时的江南开始的。据《越绝书》,吴王夫差得到越国敬献的美女西施后,特在今苏州城西的灵岩山,建筑了一座休闲离宫“馆娃宫”。传宫内置有琴台、响屐廊,还有玩花池,池内广种荷花。

吴王的“玩花池”,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池赏”杰作,西施也因为这个,成了古人眼里的“荷花神”。池赏,其实往往是通过构建园林来实现的,内挖池塘种荷,近筑亭廊观赏,这不只是中国古典园林特色,也是相当上档次的一种赏荷方式。古人赏花讲究“宜地宜时”,“暑花宜雨后,宜快风,宜佳木荫,宜竹下,宜水阁……”明袁宏道《瓶史·清赏》提出的这种赏花观,在荷花池赏方式中全部可以满足,所以池赏最受古人青睐。

经过汉魏时的尝试和推广,到隋唐时,池赏已是很时尚的选择,在皇家贵族中间很流行。隋都长安城东南隅,原是秦汉皇家“宜春苑”所在,园内有曲江池,隋皇对池进行改造,遍植荷花,并易名为“芙蓉园”。每当盛夏时节,风光无限,隋皇便带着宫妃、王公乘舟于池中游赏。

唐朝皇帝对池赏也是情有独钟,唐玄宗李隆基甚至乐此不疲。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条称,唐玄宗当年特喜欢与宠妃杨玉环一起赏荷:“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

当时,参加李隆基赏荷宴会的臣僚都说池中的荷花真好看,风流皇帝听了,说了这么句话:荷花再好看也没有会说话的花(指杨玉环)好看吧,一下子把群臣噎住了。

因为杨玉环喜欢荷花,李隆基为讨美人欢心,还将两将俩人常洗澡的华清池加入“莲花”元素,人称莲花汤:池中进水口是汉白玉做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与温泉相通……相当讲究。

《开元天宝遗事》提到的“宴赏”,是古代池赏中的一大取情环节。古人赏花讲究境界,爱附庸风雅,或饮酒品茗,或抚琴吟唱,美之为“酒赏”、“茗赏”、“琴赏”、“曲赏”。明袁宏道《瓶史·清赏》中,将赏花的境界分为上中下三等:“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赏荷时,这些活动更会被强调。

唐朝时,有条件的富贵之家,一般都会挖池养荷,既是美化环境的需要,更是夏日避暑和赏荷的追求。唐诗人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一诗中,便透露刘驸马家有荷花池,环境幽雅宜人,在水边亭台上纳凉荷花的同时,还有冷饮、美食,乐得刘禹锡“尽日逍遥避烦暑”。

即使一般文人雅士,也爱在庭院中凿塘植莲,方便池赏。如诗人白居易在江西庐山时,图慕风景,遂搞了一块地皮,兴建“草堂”,特地在堂前开挖池塘,养鱼种荷,兴奋地写下了《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一诗:“江鲤二三雨,白莲八九枝。绕水俗成径,护堤方插篱。已被山中客,呼着白家池。”

到明清时,在庭内开凿荷池已高级大宅的“标配”。清陈淏子《花镜·敞室置具》称:“敞室宜近水,长夏所居,尽去窗槛,前梧后竹,荷池绕于外,水阁启其旁……”

如今,中国各地公园一般均置水池,内植荷花,就是古人“池赏”之遗韵,不少公园里的荷花池,都是古人当年赏荷最佳去处。

从上述可见,池赏荷花,在古代非一般人可以做到和享受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在当下的六月天,大家都可以很方便地进公园看花避暑了!

Tags:古人   吴王   赏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