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历史上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 司马昭是没有机会称帝吗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昭不称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历史上的司马昭之所以没有称帝,用一句精炼的话语来概括就是“前期时机不成熟,后期时机被错过”,正是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导致司马昭最后没能当上皇帝,成为晋朝开国皇帝,只能将机会让给儿子司马炎,这对于他来说确实非常遗憾。

  那么司马昭没有称帝为何是“前期时机不成熟,后期时机错过”?

  我们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image.png

  司马昭没有称帝为什么是前期时机不成熟呢?

  首先,接任时间仓促导致时机不成熟。

  司马懿去世之后,长子司马师几乎接受了来自司马懿的所有遗产,成为曹魏新的“摄政王”;公元255年,不满司马师专政的毌丘俭、文钦等人在淮南发动了叛乱。

  司马师亲自领兵东征,而作为弟弟的司马昭则留在洛阳镇守。平叛的过程虽然比较顺利,但是还是会受到了一点挫折。作为统帅的司马师因为文鸯带兵袭营而惊吓过度,导致坏掉的眼睛掉出眼眶,随后病重去世。

  司马师去世之后,司马昭立即进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并录尚书事,以辅助朝政,顺利的替代了哥哥司马师的位置,成为曹魏新的“摄政王”

  此时,司马昭继承了来自司马师的遗产,威望不足,根基不深,缺乏登基的坚实基础,如果贸然称帝,恐怕人心不服,因此新上任的司马昭并没有快速登基称帝,而是一步一步的打磨自己的威望,以期望顺理成章的登上帝位。

image.png

  其次,寿春叛乱根基不稳。

  司马昭接位后不久,即公元257年,镇东将军诸葛诞诛杀扬州刺史乐綝,占据淮南发动叛乱。这一年7月,司马昭挟持曹髦与郭太后一起东征。

  为了确保东征以绝对优势,司马昭征发青、徐、荆、豫四州的兵马,同时又从关中调派部分军队,共同组成东征大军。

  寿春叛乱历时近一年之久,从公元257年至258年,三方参与的人马众多,是三国时期所少有的大战。此战中,司马昭出动兵马26万之众,诸葛诞拥兵15万据城坚守,而东吴则出兵10万营救,结果以司马昭全胜告终,此战不但击杀了叛乱头领诸葛诞,还击败了东吴援救的大军。

  寿春之战的胜利一方面巩固了司马昭在曹魏的地位,消除了潜在的反对司马昭的势力;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司马昭称帝的根基并不牢固,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巩固和加强根基。

  最后,威望不足无法称帝。

  司马昭要想称帝就需要足够的威望,只有这样才能让称帝之事顺理成章,可是寿春之战只是解决了威望中“威”的问题。

  凭借武力消除国内的反叛势力,这就是“威”,从而却保曹魏朝堂内外一言九鼎,可是称帝单凭“威”不足以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还需要寻找机会来提高“望”,而这个“望”则主要是指良好的声誉,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不服气的人彻底的服气,从而站在司马昭的大旗之下。

  当曹魏皇帝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并设置晋国的时候,可是司马昭并没有欣然接受,而是前后九次推让曹髦的诏书。

  司马昭的推让固然有故作姿态的缘故,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司马昭缺乏足够的“望”来接受更高的爵位。

  连晋公的爵位都无法接受,那么距离进一步称帝那就更加遥远,因此司马昭需要更好的功绩来更进一步,这个需要等待时机。

image.png

  司马昭到后期为何错过称帝时机?

  为了巩固根基,为未来称帝做铺垫,司马昭确实做了不少的事情,如全力平定淮南叛乱,从而彻底的掌握了对淮南一带军事力量的掌控,自此在曹魏再无反对的军事力量。

  可是即使如此,司马昭称帝的道路依然崎岖不平。

  首先,弑杀曹髦导致声名大丧。

  公元260年5月,曹魏皇帝曹髦鉴于朝政内外大权被司马昭剥夺,担心魏天下迟早成为晋天下,于是率领数百侍卫和奴婢发动对司马昭的攻击,可是当队伍还没有抵达司马昭府邸的时候就被其部下杀害。

  曹魏皇帝曹髦被杀固然清除了司马昭称帝路上的障碍,可是弑君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司马昭的形象,导致称帝之路不得不停下来,以消除这个恶劣行为带来的影响。

  同年,司马昭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曹魏新的天子,以为后期称帝打下基础。

image.png

  其次,灭蜀汉提高声望。

  为了消除弑君带来的恶劣影响,挽救急剧下降的威望,司马昭需要寻找新的时机为称帝打下基础,于是就将目光朝向了西南方不断骚扰边境的蜀汉。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率领十八万之众,从两个方向发动对蜀汉的进攻。在历尽三个月的攻防战之后,钟会和邓艾顺利的消灭了蜀汉,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未来天下统一奠定了基础。

  灭蜀之战完成了曹氏数代想完成而没法完成的夙愿,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司马昭的威望。第二年五月,魏元帝曹奂再一次下诏封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此时距离登基为帝已经是一步之遥。

  最后,疾病缠身错过良机。

  进位为晋王之后不久,即公元265年9月6日,司马昭扛不住疾病的打击而去世。从即位为晋王到去世,前后有一年四个月之久,正当司马昭紧锣密鼓准备再进一步的时候,忙碌的事务透支了身体,导致疾病缠身,不得不放弃登基机会,进而将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炎。

  不期而至的疾病打乱了司马昭向皇帝之位发动的进攻,从而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这一暂停键的按下让司马昭失去了称帝的机会,进而错过了成为晋朝开国之君的良机。

  司马懿活了七十二岁,而司马师活了四十七岁,司马昭活了五十四岁,他的儿子司马炎也只活了五十四岁,可见从司马懿以后,他们的这几代再也没有人能够延续司马懿长寿的机会,从而为后来晋朝建立不久立即陷入混乱埋下祸患。

image.png

  总而言之,司马昭不称帝,不是他不想,而是时机未到,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却有被错过,从而失去了登基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司马   称帝   蜀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