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乾隆时期的科举有难考?刘凤诰为何能被乾隆破格录取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大家好,说起刘凤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清朝是我国封建统治下的最后一个朝代,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和发展,不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清朝时期达到顶峰,康乾盛世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国力较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好风光。

image.png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任何事物的要求都会有所提升,甚至对官员的相貌也有了“规章制度”。乾隆时期的科举是最难考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是因为当时的朝廷体制与官吏队伍已经非常健全,乾隆自然就抬高了进入官场的门槛,寻常百姓家的男子,不但要通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这些层层关卡,还要拥有一副说得过去的皮囊。据传,由于科举的门槛过高,导致一些落榜举人赋闲在家,甚至开始怀疑这么多年寒窗苦读的意义,为了安抚这些举人,清朝出了一个以貌取人的选人方法,到乾隆十七年(1752)时,因举人壅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才形成了固定的“大挑”制度。

  所谓大挑,是清代科举制度之一,从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中挑取任职。乾隆年间成为定制,规定每隔六年举行一次大挑,不考文章词赋,根据相貌应对选拔录用,意在使举人出身的人有较多的任用机会,这属于清朝科举制度中的特科。对于那些连续几次都考不上的举人们无疑又是一条出路,也由此看出,乾隆在选拔人才上对相貌的确是非常看重的。

image.png

  这位能人名叫刘凤诰,是江西萍乡人,从小勤奋好学,个人在学习上也颇有天赋,年纪轻轻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唯一不足的是他有一只眼睛有问题,影响了他整个人的面貌。虽一直因面部缺陷被旁人不看好,但是刘凤诰又怎能甘心因为容貌而放弃出人头地的机会。最后事实证明,刘凤诰的坚持是正确的,他成功地进入到科举考试最高等级殿试这一环节,众考生考完试后陆陆续续交了卷子,都聚到殿外等待结果,不一会儿,主考官把相对优秀的十分答卷呈给了乾隆帝,乾隆经过翻阅,看到了刘凤诰的答卷,觉得这位考生十分不错,于是就让他进来面试。

  当看到刘凤诰后,乾隆怔住了,他不敢相信拥有如此绝妙文笔的考生,竟如此丑陋,还是个独眼!心中顿时有了些许不快,乾隆便打算刁难一下他,若是他没有答上来,也怪不得自己不讲情面了,于是对刘凤诰说道:“朕要考考你的才学,朕出上联,你来接下联。”刘凤诰闻此也并不慌张,从容淡定地答道:“请皇上赐联。”这一身从容不迫的风范倒让乾隆对其改观了些许。

  乾隆略带调侃之意说道:“朕觉得一个总比不上两个好,单独不如一双妙。”他用“一双”来暗嘲刘凤诰的“独眼”,接着出一上联道:北宋寇莱公,双天官,双管齐下著诗书。刘凤诰知道皇上在讥笑他,微微一笑,吟出了下联:大清刘凤诰,一目人,一目了然读文章。乾隆接着又出了一个更露骨的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言外之意就是,金榜题名之人都是一表人才,你一个独眼贡生怎么能登金榜。

image.png

  没想到刘凤诰依旧谦逊有礼,脸上也毫无尴尬之色,沉吟片刻后应声回道:“半月依旧照乾坤。”这一句答得可谓是绝妙,独眼是人的残疾,但就如同半月也是残月,依旧可以照亮整个黑夜,也在暗指自己虽有残缺但仍旧可以比很多人优秀,也有实力为朝廷效力。

  乾隆虽不甘心,但脸上已有了笑容,又念出一上句:“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诰不亢不卑,对出下句:“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这下联包含了春夏秋冬四季,与东西南北相对仗,用花名对仗星宿,尤其是后面的“探花郎”三字一语双关,构思巧妙、才思敏捷,如此佳作,让喜欢玩对联游戏的乾隆皇帝顿时龙心大悦。乾隆一听大笑,脱口赞道:“好一个探花郎!既然如此,朕就赐你探花吧!”

  就这样,刘凤诰成功地逆转了乾隆帝因为他面貌丑陋而对他的反感,成为了一甲中的第三名-探花,这一番操作不得不令人赞叹。在之后的为官生涯中,刘凤诰不负皇恩,果真为国为民立下奇功,成为了清朝一代名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乾隆   科举   这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