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白居易的性格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何关系?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你知道白居易的故事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作为唐朝三大诗人之一贵为“诗王”的白居易,既有早年积极进取连皇帝也敢当面指责的愤青时期,也有晚年做“政治遗佛” 消极厌世、大肆蓄妓及时行乐的传说。这种判若两人犹如人格分裂一样的性格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能演变至此?

image.png

  出身书香门第,生逢战乱,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白居易出身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因其祖、父都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河南。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白居易的母亲也是出身书香门第,是唐朝诗人陈润的女儿。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能写下体现民情悲苦社会现实的好诗。从他家骨肉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16岁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

  父亲逝世,初入官场,本想大展宏图,现实却让他处处碰壁

  贞元十年(794)白居易父亲白季庚死于襄阳别驾任上。白居易葬父后偕母回符离服孝丁忧。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在母亲的严格管束下白居易苦心研读以备服孝期满备考。

  27岁方从乡试,中举后赴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与元稹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相当于国家出版社图书馆档案馆之类的的责任编辑类工作,也算是正式步入了仕途。奈何官小没有什么发言权。又适逢当时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在这种混乱的朝局中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一片混乱中,唐宪宗这位“中兴之主”上任了。

  元和元年(806),35岁的白居易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元和二年,被新皇召回朝廷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总算在朝廷上有了一点点发言权。这位初涉朝堂的热血青年开始了他不畏权贵,为民发声,直言上书论事的愤青阶段。元和三年任左拾遗。更是屡次直言上谏,针砭时事。

image.png

  元和四年,白居易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把政治弊端,人民疾苦反映给统治者,以求得政治的革新。这段时间愤青白居易写了大量的讽喻诗为民发声,为正义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和扶正疾邪的战斗精神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白居易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和权臣不满。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白居易就上《论制科人状》,指责其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

  元和六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多亏好友元稹时常救济他。

  朝堂上屡屡碰壁,更是连遭谪贬,热血愤青开始消沉了

  元和九年(814年)冬,白居易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路上遇刺身亡。因为这件案子牵涉到多方势力,朝堂上没有几个人发声,而嫉恶如仇的白居易却上书严缉凶手,本来白居易之前因为屡次陈书上谏就已被皇帝和权贵不喜,把他调任到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个虚职就是让他少说话少多管闲事的。后果就是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贬为了州刺史。随后白居易又被诬告:母亲因看花坠井而亡,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并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司马。

  此番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看清了朝廷的种种黑暗,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为避祸远嫌,决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效仿起陶渊明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从此,热血愤青不复见了。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也是他性格处事作风转变的开始。

image.png

  此后连续外任,偶回朝堂,也无用武之地,开始放飞自我酗酒押妓

  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820年)召还。宪宗驾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白居易再次精神振奋,跃跃欲试,但当时的朋党之争仍很激烈,期间,白居易上书论时事,均不被采用,使他不能有所作为,故再次心灰意冷。他又怕再遭权倖谗害,也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

  长庆二年(822年)出任杭州刺史,避开了混乱的朝堂,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为了消除人生烦恼,逃避现实,白居易开始放飞自我酗酒押妓放情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他甚至还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寄托,用佛家消极出世的解脱思想来麻痹自己。

  虽然酗酒押妓,消极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于是修筑湖堤蓄水灌田,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

  长庆四年(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满,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于是,他到洛阳履道里购宅。为官20来年,竟然凑不足买房钱,只好以两匹马抵偿,由此可见他为官之清廉。后来多外任为官。829年春,因病改授予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此后,长居洛阳。会昌二年(842),白居易以刑部尚书致仕。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白居易又是一打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image.png

  纵观白居易一生,经历坎坷,不管是仕途还是爱情总是不顺(白居易爱情可看我另一篇诗王白居易:从未果的初恋到别扭的婚姻,到底是痴男还是渣男)为官时常常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前期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谁知仕途险恶,屡受挫折后选择远嫌避祸,酗酒押妓崇佛,消极避世。大概也因为他这些坎坷的经历,使他对社会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才能写出那些千古佳作,使他成为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白居易   为官   河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