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晏殊的一生是否圆满?他在官场上三起三落的原因是什么?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大家好,说起晏殊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晏殊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是来自江西的神童?还是温文尔雅的文人?又或者是《清平乐》中那个宋仁宗身边的温和老师?

  当然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晏殊和宋仁宗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宋仁宗对晏殊一直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晏殊编写的李宸妃墓志铭。这份墓志铭是晏殊顺从刘太后的旨意编撰李宸妃无子,由此宋仁宗对晏殊嫉恨,这件事此后被反复提及,成为两人的心坎。

  不过晏殊的一生还是比较圆满,他是一个神童,有岳父李虚己和宋真宗的赏识,又是宋仁宗的东宫旧臣,一生虽然三起三落,但是相比较于寇准、丁谓、王安石、苏轼等人来说,他的贬官根本不是事,如果用现代话语说,晏殊就是一个人生赢家。

image.png

  晏殊出生平民,但他是神童还有好岳父

  晏殊是抚州临川人,属于现在的江西省抚州市。按照晏氏家族的说法,晏氏的祖先是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不过这不太可信,可以追溯的晏殊直系祖先是唐朝进士晏墉,不过他是山东临淄人,而且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天下大乱之中,晏墉的儿子晏延昌把家从山东搬迁到了临川,此后临川便是晏氏家族的居住地。

  晏延昌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晏郜,老二叫晏邵。这两人比较能生,晏郜生有8子,晏邵生有7子。晏氏家族也由此变为了两支,其中晏邵迁徙到高安,而晏郜则是留在了临川。晏郜的二子即是晏固,晏固的儿子即是晏殊。晏固出生时,江西正处于南唐的统治下,此后南唐灭亡到北宋建立。晏固本人是“抚州手力节级”,属于武职吏员。按照现在的说法,晏固是一个小公务员,步入了宋朝的中产阶级,而且能打善斗。

  关于晏殊的传说有很多。比如晏殊出生的时候,有一个白鹤在晏家的屋顶上飞来飞去,就有人想要用弓箭射这只白鹤,但是怎么都射不着,突然惊雷落下,人们正在吃惊的时候,晏殊呱呱落地,而白鹤已经不见踪影。另一个故事则更加好玩,传闻晏殊到了七岁时,还不会走路说话,晏家的人觉得这个孩子有问题,于是准备了一个木桶要把晏殊扔到河里,让别人收养晏殊。到了河边以后,晏家的人把木桶放入河里,回头看晏殊正在河滩上玩耍,而且他还写了“个”字,晏家的人觉得很神奇,就把晏殊带回了家里,回到家后的晏殊仿佛开了窍一般,走路说话如常,而且还变成了一个神童。

  其实这些传说都是神化晏殊,表达了一种颂扬晏殊的美好情感。晏殊作为北宋年间的宰相,是一个把晏氏家族发扬光大的人,又是抚州的传奇人物,自然受到了家乡人的爱戴和族人的夸耀,所以晏殊的身上才会有有这么多的传说,这和古代皇帝有着各种神奇的出生经历一样,只是为了表达晏殊的天赋异禀。而且晏殊也确实是一个神童,《宋史》记载他7岁时就可以写文章,已经是抚州有名的才子。

image.png

  晏殊在13岁时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重要的贵人——洪州通判李虚己,李虚己此人有两个身份:

  进士出身的高级官僚是文豪杨亿朋友的诗人这两个身份对于晏殊此后的人生改变极大。李虚己之所以欣赏晏殊,主要是晏殊的才名。这里就要提及北宋时期的一个特殊考试童子举。根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在宋朝凡是15岁以下精通诗词歌赋的儿童都会被地方政府选拔,选拔之后的儿童会送到开封由皇帝亲自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最后都会成为官僚预备队,长大后直接当官。

  李虚己看中晏殊的才名,像晏殊这样的神童通过童子举很容易。另一个原因则是李虚己作为文人,有着提携后生的习惯,也希望为自己找一个传人。当李虚己听说抚州有一个神童晏殊,很快就把晏殊收入门下为徒,把女儿嫁给了晏殊。此外李虚己还教授晏殊自己的写作技巧,并且利用自己的身份为晏殊的前途铺路,可以说没有李虚己这个好岳父,就不会有晏殊后来的成就,晏殊最应该感激的人就是李虚己。

  钦差提拔、皇帝青睐的少年晏殊

  李虚己本人的家族是一个官僚之家,他的父亲李寅、弟弟李虚舟都是官僚,而且他还为晏殊牵上了一条线,把晏殊介绍给了文豪杨亿,从日后杨亿写的《晏殊奉礼归宁》的诗作,也可以看到他与晏殊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这对于传播晏殊的名望十分有帮助。

  1004年江南发生旱灾,宋真宗派张知白前来江南治理旱灾。李虚己作为地方长官,经常陪同张知白一起处理灾情,此时他就向张知白推荐了自己的小女婿晏殊,张知白一看晏殊的才能不错,就把他推荐给宋真宗,由此晏殊登上官途,并且被宋真宗指定参加殿试。

  李虚己和张知白对于晏殊的影响很大,李虚己是晏殊的师父兼岳父,他是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官,曾经得到宋太宗的表彰,宋真宗称赞他儒雅谨慎,而且他还特别孝顺,是一个十分不错的人。张知白对于晏殊有着知遇之恩,他官至宰相,为人洁身自好,清廉简约,是一个好官。这两人的价值观对于晏殊的影响很大。

image.png

  此后晏殊参加殿试,按照《宋史》记载,少年晏殊在1000多人聚集的考试中,一点都不慌张,下笔有神,写好诗赋后交给宋真宗审阅,宋真宗看完后大喜,当即就要赏赐晏殊进士出身。不过这个命令受到了寇准的阻挠,寇准说晏殊是南方人,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寇准的话,这就要解释宋朝当时的政治格局:

  北宋的顶级文臣在前期都是北方人,因为北宋继承是五代的政治基础,处于统治核心的地域是原地区,所以北方人作为北宋臣子自然对于南方被征服地区的人带有蔑视感,晏殊出生的抚州就是南唐的统治区域,是一个南方人。当时的朝廷正发生党争,一派由寇准、王旦为首的北方人组成,另一派由王钦若为首的南方人组成。晏殊作为南方人,一旦成为进士,将来肯定会倾向于南方人的党派,不利于寇准的党争。但是宋真宗十分欣赏晏殊,他对寇准说道: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宋真宗把晏殊比作唐朝名相张九龄,彻底堵住寇准的嘴,最后晏殊被赐予进士出身,作为天子门生登场。

  而且在此之后,宋真宗对于晏殊颇为关爱:

  晏殊被宋真宗安排在馆阁读书,馆阁位于大内,是一个藏书很多的地方,而且宋真宗还让晏殊的老乡陈彭年指导晏殊的学习。宋真宗进行南郊祭祀时,晏殊请求跟随,按照宋朝的祖制,老弱是不能参加祭祀的,但是宋真宗特批晏殊进行郊祀,并且下诏以后未满15岁的京官,只要愿意参加郊祀,就可以前去郊祀。在1013年和1016年,晏殊的父母去世,晏殊需要回家守孝三年。但是宋神宗两度夺情,要求晏殊回到开封当官,并且还让淮南发运使备好船只迎接晏殊回京。1015年,晏殊被宋真宗任命为太子舍人,专门陪伴太子赵祯读书,宋真宗的任命无疑给予晏殊极大的恩宠。要知道将来太子登基称帝,东宫的臣子一般都会受到重用,因为他们是太子的亲信,所以晏殊的前途早就被宋真宗设定好了。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晏殊和赵祯结识,为后来成为宰辅铺垫好了道路。宋真宗赏识晏殊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晏殊作为宋真宗特意选拔的天子门生,与朝廷中的任何势力都没有任何关系,也就不会形成党派,只会忠诚于宋真宗。此外晏殊这个人非常小心,他上奏折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底稿一起交给宋真宗审阅。也没有像其他京官一样寻欢作乐,而是洁身自好,修身读书。作为皇帝很喜欢这种品行忠直之人。

image.png

  三起三落的宰辅生涯

  1022年最喜欢晏殊的宋真宗驾崩,宋仁宗登基,刘太后辅政。由于是东宫旧臣,晏殊的官位升级很快,在1025年,35岁的晏殊成为枢密副使,位列大宋宰相之一。此时的枢密院和中书号称“二府”,是大宋帝国的决策机构,古往今来能够在30多岁当上宰相的人很少,而晏殊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晏殊很快就得罪了刘太后。起因是张耆升任枢密使一事,张耆此人对刘娥有很大的恩情,当年刘娥是张耆买来送给宋真宗的,此后宋真宗和刘娥的事情被宋真宗乳母告发给宋太宗,宋真宗被迫被刘娥送出府外,又是张耆修了一个院子让刘娥居住,也供给宋真宗和刘娥幽会。所以刘娥对于张耆比较感恩和信赖,于是就想让张耆担任枢密使。

  张耆是武人出生,于是刘娥的任命遭到反对,站出来打头阵的人就是晏殊,他上表张耆可以赐予荣华富贵,但是不能授予大权。由此惹怒刘太后。天圣五年(1027年),晏殊上朝时因为家仆带着笏板来迟,晏殊大怒用笏板打落家仆的牙齿。这件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按照《宋刑统》就是犯罪,往小了说就是一个小过失。

  但是刘太后为了打击晏殊,将他贬到了宣州,在出发时改为贬到应天府,应天府就是现在的商丘,当时属于文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实这个也只是小惩戒,相比较而言,寇准直接贬到了岭南的雷州,那才是真的贬官。而在这里晏殊修建了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一直断断续续的流传到清朝末年,这也是晏殊的一大功绩,同时晏殊在这里也结识了范仲淹。

  天圣六年(1028年),晏殊被召回朝廷,担任御史中丞,此后晏殊担任了翰林侍读学士,充当了宋仁宗的顾问和老师。同时晏殊的大女儿嫁给了富弼。天圣八年(1030年)的科举考试晏殊充当主考官,又在这里结识了欧阳修。天圣九年(1031年),晏殊升迁为号称“计相”的三司使,主管宋朝的经济大权。此后再度升迁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担任宰执,不过此时的晏殊碰到了一个难题。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去世,当时宋仁宗并不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生母,而刘太后指定晏殊书写李宸妃的墓志铭。这是一个难题,若是顺从刘太后的旨意写李宸妃的墓志铭,那么就会得罪宋仁宗,如果不顺从刘太后的旨意写墓铭志,就会得罪刘太后。最后晏殊选择模棱两可的态度,他在《章懿太后神道碑》开头写到:“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渺,丽水生金。”,在此处暗示李宸妃生育宋仁宗,但在碑文里却说道:“生女一人,早卒。无子”。这为晏殊埋下了大祸。

image.png

  在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亲政,他对于晏殊撰写的墓志铭十分不爽,于是晏殊被贬到亳州。其实亳州在安徽,距离开封差不多400里,也只是小惩戒,此后又迁徙到陈州。另外的原因就是宋仁宗在清理刘太后的旧臣,很多人都被外放,晏殊只是其中一个。在1038年,晏殊被再次征召回京担任御史中丞,之后再次出任三司使。

  此后西夏战事爆发,晏殊由三司使升为枢密使,最后晋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担任宰相。1044年,晏殊被弹劾,起因是蔡襄等人重提晏殊编写的墓志铭以及役使士兵,晏殊由此再次被贬。深层次的原因是晏殊的圆滑使得宋仁宗的庆历变法失败,晏殊一心想要保持自己的权位,对于朝廷的反对变法的人置之不理,这使得宋仁宗十分不满。

  53岁的晏殊再度启程前往被贬地颍州,之后一直在地方当官,最后一站是河南府。在被贬的过程中,晏殊所在的地方还是好地方,都是中原和关中一代,而且朝廷还升迁他的本官,在河南府做事时,晏殊的官阶升至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临淄公,食邑一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这些多少都能给晏殊一些心理安慰。

  1054年,晏殊生病,他把病情报告给朝廷,被宋仁宗安排回到开封疗养,宋仁宗给予晏殊如同宰相的礼仪待遇。但是1055年晏殊病重,最终病逝,年仅65岁。

  结语

  晏殊的一生用一句话形容最为贴切:“太平宰相”,他的一生幸福无忧,从小就有贵人相助,30多岁就得到了别人一生追求的一切,此后的人生即使贬官也是轻微的外放,一直是皇帝心中的亲信,这样的人堪称完美。如果说优缺点,那就是他比较圆滑,总是想着明哲保身,这既是他得以在官场上保持不倒的基础,也是他三起三落的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晏殊   真宗   的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