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朱元璋得知死刑犯姓氏后下旨免死五次 这个姓氏到底是什么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范仲淹后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晚明文学家张岱在《快园道古·卷一·盛德部》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范仲淹第十一世孙范从文,洪武年间官至御史,因忤逆旨意被下大狱,准备处以死刑。朱元璋在查看死刑犯的案卷时,见到范从文的姓氏、籍贯,有些好奇,便问道,你是不是范仲淹的后人?

  范从文答说,罪臣乃范仲淹第十一世孙。

  听闻眼前罪人乃三百多年前范文正公的后人,朱元璋甚为感慨,待仔细询问案情,得知范从文履历清白,只有刚直冒犯之过,并无其他罪恶污点,朱元璋随即命左右取帛五方,并御笔题写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赐给了范从文。

  赐字之后,朱元璋又格外开恩,下旨免除范从文五次死罪。

image.png

  对于这一桩历史轶事,晚明清初的文人曾评价说,朱元璋的帝王仁德之厚让人感怀,范仲淹的贤者遗泽之远让人感叹。

  坦率地说,只有站在儒家传统价值观上,这样的历史轶事才能够成立,一旦偏离或者质疑,这样的历史轶事很容易遭到各种非议。

  有的人说,朱元璋杀戮成性,三百多年前的古人很难让他变得仁慈;有的人说,这不过是朱元璋即兴表演的政治秀,他所谓的免死当不得真,更没有实际意义;还有的人说,这根本就是后人编撰出来的一则政治寓言,意在点拨当世的统治者,要善待忧国忧民的贤者,事实上,所谓的范仲淹第十一世孙范从文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存在。

image.png

  黑哥读这样的历史轶事,是什么感受呢?

  的确是这样,在不同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看到的以及相信的历史都是不同的,但如果我们遵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选择相信或者认同这样的历史轶事,我们将得到更多正能量的东西。

  读这样一则历史轶事,黑哥首先想到的是《易经·坤卦》中对中国人影响至深的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正史上确实没有明确记载朱元璋赦免、恩赏范仲淹子孙的事,但历史上却不乏这样铁板钉钉的真人真事。

image.png

  讲一个——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记载,大中元年(公元前847年)六月,唐宣宗问宰相白敏中:“朕先前为宪宗皇帝发丧,途中遭遇风雨,朝廷百官,六宫嫔妃都四散避雨,唯有山陵使攀着灵柩车驾,不离不弃,这个人长得高大而多须,这个人是谁?”

  白敏中答:“这个人叫令狐楚。”

  唐宣宗问:“他有儿子吗?”

  白敏中答:“他的长子令狐绪如今担任随州刺史。”

  唐宣宗又问:“他的德才能担任宰相吗?”

  白敏中答:“令狐绪少时得过风痹病,恐难胜任,但令狐楚的次子令狐绹,是前任湖州刺史,此人有才器。”

  唐宣宗听了,立即将令狐绹提拔为负责考核百官的考功郎中、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知制诰。

  得到诏命,令狐绹入朝向唐宣宗谢恩,唐宣宗问他宪宗元和年间的旧事,令狐绹逐条回答,十分清晰有章法,唐宣宗大赞。

  大中二年二月,唐宣宗任命知制诰令狐绹为翰林学士。在令狐绹任翰林学士时,唐宣宗曾把太宗御笔撰写的《金镜》授给令狐绹,叫他读给自己听。当令狐绹读到“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时,唐宣宗说,“大凡想求得太平的,应当以这句话为首。”

  两年后,令狐绹被任命为当朝宰相。

  史家评价,令狐绹之所以能获得唐宣宗的关注、赏识、重用,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父亲当初的那一忠孝之举,这就是祖辈的德泽。

  古人看重这个,也信这个,也会因此制造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令狐   朱元璋   宣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