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在干什么?为什么不来救国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杨家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无论演义还是小说,地方戏曲、评书、连环画都对杨家将世代忠勇卫国,前仆后继的感人事迹“大书特书”。杨业作为杨家将第一代的将领,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雁门关大战中,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被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在陈家谷力战而死。

  第二代杨家将杨延昭,杨延昭从小跟着杨业征战沙场,在杨延昭二十九岁的时候,便攻下朔州,杨业去世以后,杨延昭在景州、保州抵御辽军的侵扰。在小说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子,辽人认为北斗七星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把他看作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称为杨六郎。

image.png

  第三代杨家将杨文广,杨文广的第三子,辽国侵宋,宋朝比武选贤。15岁的杨文广刀劈王俊夺魁,被保荐出征,宋朝皇帝请穆桂英挂帅出征,穆桂英因为朝廷的冷落变得心寒。刚过佘太君劝勉,整肃军纪,慑服先锋杨文广的傲气,出征保国,收复瓦桥三关。

  广西侬智高谋反,杨文广挂帅南征,他的妹妹杨金花为先锋,首先杨金花中了侬智高的计谋,杨文广重责杨金花八十军棍,最终平定了侬智高。后来南闽王蓝凤高建都福梁城,统有十八寨。称雄谋反,杨文广南下平讨南闽王,杨文广打下福梁城。

  杨文广因功被封为太平王,对于杨家将在正史中的记载在杨文广之后就断了,杨家的后人,也在没有向他们的祖先一样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导致北宋后期,杨家的后人名声越来越小,逐渐的被人们淡忘。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北宋“重武轻文”,北宋重武轻文就是为了防范武将专权割据,维护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重要统治。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对外侵意外忍让,造成了大量土地流失,人民游离失所。

image.png

  这是对于国家而言,对于老百姓来讲都希望国泰民安,没有人愿意流血牺牲上阵打仗。所有很多老百姓都想考取功名,再来看杨家将,杨家家族的后人本身就没落了,再加上社会人不良风气的影响,杨家后人大多数都弃武从文了。

  我们为何有这样的疑问?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在出来救国?

  其实这都是受到戏曲或者文学作品的影响,在很多老百姓的心目中,杨家个个都是精英,个个都是功臣,他们为了北宋王朝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比如杨继业在作战的时候,撞死李陵碑。后来,杨家很多儿子都死在了战场。

  金沙滩一战,潘仁美泄漏机密,暗中通辽,后又拥兵阵后,见死不救,导致杨家将全军覆没,血流成河。杨大郎枪挑十八员辽将,最后筋疲力尽,横死马下;杨二郎为护父帅,刀下丧身;杨三郎身负重伤,乱军之中被马蹄踏成肉泥。

image.png

  杨四郎重伤流落番邦,后娶了辽国公主;杨五郎伤心绝望,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在北五台山出家;杨六郎只身突围,留得性命;七郎最为厉害,一杆铁枪挑死敌酋韩昌,鞭扫冀王狄烈,马踩万军,飞驰雁门关求救,被潘仁美用药麻翻,一百零八支毒箭,射得七郎浑身如同刺蓬一般;令公杨业眼看身陷重围绝境,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不愿被俘受辱,终在李陵碑前碰头自尽。

  源远流长根又深,清白传家素有名。

  山西发藉太原府,奉命平番作忠臣。

  文武公卿光是议,黔蜀威名震玉金。

  识得杨家诗八句,才是杨家后留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杨家   北宋   雁门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