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姜维的九次北伐引起众怒,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游戏王 2021-08-04 风云人物 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姜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诸葛亮六次北伐,威震曹魏,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虽然搭上了并不老的命,但是也逼得司马懿做缩头乌龟,面对诸葛亮送来的女人头巾和衣服,也不敢出战。甚至最后诸葛亮死了,司马懿还心有余悸,不战而退,留下“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料。

  诸葛亮死后,被公认为继承其衣钵的姜维,发动九次北伐,比诸葛亮还多了三次。对此深深感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可是,姜维的九次北伐,却遭到大面积反对,以至引起众怒,最终导致蜀汉亡国。

  这九次北伐,亲们自己判断蜀汉亡国是不是由姜维导致的。

  假如姜维不北伐,蜀汉会不会多存活几年?

image.png

  第一次

  延熙十年(247年),雍州、凉州一带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带着廖化,率兵出陇右接应,顺利带回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部。而且,姜维在重山筑城,让廖化留守 ,在与曹魏接壤的地方安插了一个钉子。

  第二次

  两年后的 秋天,姜维进攻雍州,在曲山修筑两城,派人驻守,让这里的将士娶妻生子,打算在此久驻。但是,蜀汉将士们还没来得及洞房花烛,就被曹魏军队包围,守将孤立无援,最终降魏。

  第二次北伐,姜维辛辛苦苦筑了两座城,拱手送给敌人,还搭上守城精锐。

  这一次北伐失利,直接导致蜀汉主政者费祎对姜维的反对。他对姜维说:“我们和丞相比差得太多,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何况我们呢!我们应该保国治民,谨守社稷,至于建功立业,还是等待能人出生了再说吧,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一举决成败;如果幻想落空,后来也来不及了。”

  从此,只要费祎活着,姜维能调动的军队,从来超不过万人。

  第三次

  第二年腊月,姜维再次出兵进攻西平,未克,但是俘虏一员魏将,名叫郭脩。

  三年后的大年初一,郭脩刺杀费祎。有人怀疑郭脩是姜维安排的杀手,这人总是反对,后来这人正巧被刺杀,是姜维派的人吗

  第四次

  费祎尸骨未寒,姜维率数万人北伐,包围南安。

  第四次北伐,姜维久攻不下,军粮耗尽,无奈而返。

  第五次

  仅仅过了一年,曹魏狄道县长李简向蜀汉请降,姜维乘机率军北伐,大获全胜,然后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居民入蜀,安然撤回。

  第五次北伐,更像是去抢劫人口。

  第六次

  又过了一年,曹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姜维又找到了出兵理由。

  这一次,征西大将军张翼站出来,在朝堂上直接反对姜维,说国小民劳,不宜黩武。

  这是姜维第一次受到公开质疑。

  张翼是益州本地人,他的态度,也代表了益州人的态度。刘备的到来是益州人的噩梦。刘备以武力方式夺取益州,点燃益州的连绵战火,四十多年了,益州人把子弟送上前线,连尸骨也没迎回来,把种的粮食送上前线,自己却食不果腹。

  刘备复汉,可以说是忠于汉室;

  诸葛亮复汉,是忠于刘备;

  姜维复汉,是忠于诸葛亮。

  陈瓷老师想代替亲们问一句:谁会忠于百姓?

  姜维不顾反对,执意北伐。

  这一次的运气有点好。姜维进攻狄道,大破雍州刺史王经,王经退守狄道城。

  姜维要乘胜前进,张翼阻挡:“再进军或许会毁掉这次的大功。”

  姜维大怒,一把推开张翼,冲他吼道:“你这个画蛇添足的家伙!”

  第六次北伐,姜维不听张翼阻拦,执意进军,围攻狄道,城不能克,曹魏援军赶到,姜维只好率部退驻钟题。

  第七次

  一年后,姜维出兵祁山,与邓艾战于段谷。此战,邓艾还未发力就击败了姜维,邓艾军队就像砍菜切瓜一样地攻杀蜀汉军队,“斩首获生,动以万计”,“斩将十数”。

  战后,魏帝曹芳派使者到前线犒劳邓艾军队,“犒赐将士,大会临飨,饮宴终日”。

  邓艾被掌声包围的时候,惨败而归的姜维却淹没在怨责声里。

  朝野怨言沸腾,姜维无奈,学诸葛亮在街亭之战的玩法儿,自贬为后将军,但是仍然负责大将军的职务。

  第七次北伐,姜维一败涂地,差点儿把自己也搭进去。

  第八次

  次年五月,魏将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姜维以为这次又是北伐机会。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

  邓艾率军据守,依芒水筑城,与姜维对峙。

  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姜维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次年春天,诸葛诞败亡,姜维彻底失去机会,无奈引军而还。

  第八次北伐,就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翻版。渭滨换成了芒水,司马懿换成了邓艾,诸葛亮换成了姜维,不换的是蜀汉的劳而无功。

  越来越多的蜀中子弟永远地留在了前线,越来越多的家庭失去父亲、丈夫和儿子。

  当曹魏和孙吴都热火朝天地屯田时,姜维却把整个益州的农夫都变成征夫。一旦有战事,曹魏有九州之农支持前线,而益州则是牵动全境之民。

  陈瓷老师认为,忽视民生,贪慕功名,是姜维的软肋。

  多年的北伐行动,已经成了蜀人的灾难。在姜维回到成都后,又一个蜀人公然站出来对姜维说“不”了。他就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谯周。谯周写了一篇《仇国论》,对姜维不顾“蜀人愁苦”而执意北伐进行讽刺。文章中,谯周说当时形势是蜀弱魏强,蜀汉又未学勾践恤众,所以想以弱毙强是不可能的,蜀汉的的治国方针,应当是学周文王那样休养生息,军事路线应该是“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

  谯周警告姜维不要再折腾蜀人,不要拿着别人的鸡蛋去撞石头。

  刘禅对这篇攻击姜维的《仇国论》什么意见?姜维为刘家浴血奋战,刘禅会支持他吗?刘禅很显然也想做一个统一天下的皇帝,但是,从小被刘备娇宠,即位后又被诸葛亮包办,刘禅成了一个甩手掌柜。刘禅是三国最洒脱的皇帝,做个小国皇帝也无不可,被朝臣控制也无不可,只要是别让他宵衣旰食,保证他食有美味,伴有美女、居有华宇,就一切0K。蜀汉的辅政大臣,都很强势,但是皆无叛逆之心,这与刘禅甘愿放权是分不开的。

  军国大事,诸位爱卿看着办吧。

  什么北伐啊,什么仇国啊,别拿来烦朕!

  第九次

  十时隔两年,姜维再次请求北伐。

  没等益州人开口,襄阳人廖化站了出来,说蜀汉连年征伐,被折腾得不轻,士兵和百姓都不得清净,何况魏国有邓艾,虽然说话磕磕绊绊,但是打起仗来行云流水,不是个好惹的茬儿。

  廖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听出来了,他是说姜维不是邓艾的对手,不要去自讨没趣。

  廖化的反对,代表着姜维在失去益州本地派的支持之后,又失去了荆州外来派的支持。蜀汉各方势力大致分为三派:益州本地派,刘璋旧部,刘备从荆州带来的势力。到姜维时代,刘璋旧部已经式微,几可忽略不计,只剩下益州本地派和荆州外来派在博弈。

  姜维不是益州本地派,也不是荆州外来派,他是曹魏降将派。依靠诸葛亮的强推,他后来居上,成为诸葛亮之后蜀汉第一武将,这让以蜀汉纯正血统而自居的荆州派颇为不满。受诸葛亮的影响,荆州外来派是很支持姜维的,但是姜维偏偏不能战胜邓艾,一次次被邓艾搅局。

  你行不行啊,不行就换人,荆州派开始质疑姜维的位置。

  荆州派早就对姜维不满了,廖化的质疑更有分量。廖化是个老革命了,在关羽手下当主簿,跟着关爷浴血奋战时。姜维才是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关羽败走麦城后,廖化诈降东吴,后诈死,带着母亲回到蜀汉,他那一代的武将纷纷去世后,在人才凋落的蜀汉,他算得上元宿了,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称先锋”。

  人老是宝,老将廖化的告诫应该重视,但是矜持高傲的姜维,对他的话置之不理。

  十月份,姜维顶着初冬的寒风,踏上了第九次北伐的道路。这一次,姜维的目标是洮阳。

  廖化老泪纵横,绝望地说:“‘战争不停,就是自焚’,说的就是伯约啊。智力不比敌人高,兵力比敌人少,却用兵上瘾,怎能成事?”

  姜维逼得廖化背起了《诗经》:“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姜维啊姜维,你不出生在之前,不出生在我之后,偏偏和我出生在一个时代,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廖化对姜维是敢于开口这样骂的。

  姜维的不幸,还在于他和邓艾出生在一个时代,屡屡坏他北伐好事的,总是邓艾。

  人的衰老是从不能突破现实开始的。这一次 ,六十一岁的姜维,在侯和惨败给六十四岁的邓艾。

  这是姜维的第九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北伐。

  从此,蜀汉再无力量发起进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蜀汉   北伐   益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