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派佩尔的多项指控为什么会引发争议 他又是怎么解释的

游戏王 2021-08-03 风云人物 评论

  在盟军的概念里,武装党卫队在二战结束后的审判过程中被认定是一个“犯罪集团”,这一点在纽伦堡审判中得到了确认。不可否认的是,诺曼底战役期间,“帝国”师曾犯下杀害战俘的罪行;阿登战役期间,一支党卫队部队亦在马尔梅迪犯下了同样的罪行。

  在战后对德国战犯的审判中,围绕着一名武装党卫队军官的庭审则充满了争议,此人就是第1SS“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最具传奇色彩的军人之一、装甲掷弹兵上校约阿希姆.派佩尔。

image.png

  对派佩尔的正式审判从1946年5月16日开始,一直持续了两个月。派佩尔的身份最终被确认为“战争罪犯”,不过控方对于他的许多项指控在当时就极具争议性,后来披露的史料更是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的结论。

  按照后来披露的庭审记录,有些对话的内容甚至很难让人置信。

  比如控方曾提问自行辩护的派佩尔:“你是否注意到从窗户里向你开枪的人是一位80岁的老妇人?”

  派佩尔答道:“在交火的短暂时间里,我不可能花精力去确认向我射击的敌人的具体年龄。”

  控方接着又问道:“你是否注意到有一位一岁大的孩子从窗户里向你射击?”

  派佩尔的回答是:“在我的军人生涯中,我从未见过一岁大的孩子会射击,即便在俄国也是不可能的。”

image.png

  庭审期间的派佩尔(第一排中间)

  盟军法庭对于派佩尔的指控还有一条重要内容:被告于1943年在俄国战场期间,多次指挥部属在普通的苏联村庄纵火,一个明确佐证是被告的部队因此被称作“火炬营”。

  后来才知道,派佩尔的部队并不是因为在村庄里放火而得名“火炬营”,真实原因如下。

image.png

  1943年,在顿涅茨和第聂伯河之间的作战中,派佩尔所指挥的第3装甲掷弹兵营是“警卫旗队”师实施近距离作战的主力,而那时候战场风格的一个缩影,就是令人极度疲惫的拉锯战。

  在这种情况下,派佩尔仍然竭力发挥闪电战的战术特性,他的第3营仍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尤其注重在夜间实施突破作战,习惯于象一个骑兵队那样冲击苏军阵地。

image.png

  正是因为这支部队能够突然在夜色里爆发出猛烈的火力,由此才获得了“火炬营”的称号。派佩尔自己曾在日记里写道:“我们的人在俄国的夜战中赢得了声誉,我们被称作火炬营。我的装甲掷弹兵就像骄傲的骑兵一样出击,全速前进,用手里的所有武器尽情开火!”

  这个德国人一定没有想到,曾经让他引以为傲的战术,在战后却了他获罪的重要依据,胜利的一方把”火炬营”和”纵火犯”联系在了一起,这也算是命运的讽刺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佩尔   俄国   审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