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考官

  • 古代科举也泄题 唐伯虎好友贿赂考官得到真题

    导语:现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和今天一 现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重点保护”。但尽管如此,机关算尽的考生还是能通过各种方式和考官通上气。
    考官出题要“锁院” 锁不住那只行贿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硕士许琼告诉笔者,从唐........

    2016-08-06 游戏王 野史秘闻 12 ℃ 0
  • 清代顺治朝科场大惨案 所有主考官全部被处死

    导语:满清统治者兴兵入关统一全国后,为了笼络和网罗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士。顺治二年在北方数省举行乡试,录取了清 满清统治者兴兵入关统一全国后,为了笼络和网罗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士。顺治二年在北方数省举行乡试,录取了清朝首批举人;顺治三年在北京举行会试,录取了开国的首批进士;四年又加行会试,多取江南文士。顺治一朝18年,共开8科,录取进士2591人,几乎连年考试,而令顺治帝头痛的大大小小的科举考场案,也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大名士吴梅村的年谱里就........

    2016-07-29 游戏王 野史秘闻 18 ℃ 0
  • 史上那些奇葩的圈阅 纪晓岚巧用唐诗评文章

    导语:原文:
    准准准,准你嫁夫君。去禅心,超梵心,脱袈裟,换罗裙,免得孙(僧)敲月下门。
    出处:
    不详
    背后的故事:
    01
    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泉州 原文:
    准准准,准你嫁夫君。去禅心,超梵心,脱袈裟,换罗裙,免得孙(僧)敲月下门。
    出处:
    不详
    背后的故事:
    01
    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泉州城外的“风月庵”中住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尼姑,她与一位姓孙的公子相爱,想还俗嫁给孙公子为妻,但又怕人说三道四。思前想后,便向州府呈状,请官府恩准。州太爷接状一看,觉得有些可笑,便在小尼姑的呈状上批道:“准准准,........

    2016-07-26 游戏王 野史秘闻 15 ℃ 0
  • 清朝考官出题刁钻为难学生 因有辱斯文被革职

    导语:古代科举考试是比较严格的,但再严格也不能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因此,有些考官为了防微杜渐,保证考场纪律,不惜采用暴力手段,甚至在考题 古代科举考试是比较严格的,但再严格也不能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因此,有些考官为了防微杜渐,保证考场纪律,不惜采用暴力手段,甚至在考题上设难关,倒是有点过犹不及了。清代笔记《清稗琐缀》记载,咸丰七年的时候,有位考官在河南监考,居然在考场上布满镣铐枷锁,如果没抓到考生舞弊,还挺不高兴的,“枷锁载道,以致人犯法为幸”。不仅如此,他还出题刁钻,故意为难学生,从儒家经........

    2016-06-24 游戏王 野史秘闻 8 ℃ 0
  • 职场新人要避免问这些问题

    职场新人要避免问这些问题

    导语:当考官问你还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准备好的问题向考官发问,切记,这些问题必须得提高印象分,并且显示你的好问、谦虚等特质才可以。职场新人要避免问这些问题职场新人要避免问这些问题这个职位会不会一成不变?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会是好兵”,同样,初入职场的新人对职位产生的憧憬或者对未来这个职位会在你的人生规划中有多大的推动力产生疑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千万别一进公司就问自己的上司或者同事该职位有没有升职的潜力,有怀疑是允许的,但是专家建议你在没有做任何努力之前........

    2016-04-27 游戏王 职场攻略 32 ℃ 0
  • 求职要学会全方位的包装自己

    求职要学会全方位的包装自己

    导语:面试中经常会遇到这几个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职位?怎么理解工作内容?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这些表明一个了解工作内容、有明确职业目标、有清晰职业规划的应聘者是受企业欢迎的。求职要学会全方位的包装自己求职要学会全方位的包装自己求职形象设计,递出一张漂亮的名片求职时,借助一定技巧,将自己的知识、能力、技能充分展现出来,是一门艺术。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研究着装风格,注意细节修饰,适当进行形象设计,演练谈吐和问答等。三位专家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分别为求职者做了详细讲解。形体语言案例:小王走进应聘现场,在........

    2016-04-25 游戏王 求职技巧 51 ℃ 0
  • 大学生求职要注意四个效应

    大学生求职要注意四个效应

    导语: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其实,考官第一次说面试结束,只是做出的一种设置,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大学生求职要注意四个效应大学生求职要注意四个效应晕轮效应:“班门弄斧”读画报案例:小刘是个专科生,和一群本科生、研究生(Q吧)一起到外贸单位应聘,他知道如果就那样简单地递交简历,肯定没有一点希望。他想了个点子,在中午招聘人员吃午饭时,他拿了一张全英文版的画报在招聘台前,有滋有味地在那儿阅读。当招聘人员被彩色画报吸........

    2016-04-23 游戏王 求职技巧 38 ℃ 0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