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致仕

  • 北宋名臣杜衍的故事 杜衍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导语: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1043年),任枢密使。庆历四年(1........

    2017-02-22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8 ℃ 0
  • 北宋初年名相李昉的故事 李昉的逸闻趣事有哪些

    导语: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李昉效........

    2017-01-06 游戏王 文史百科 17 ℃ 0
  • 我国古代官员什么时候退休 周代到明代都是70岁

    导语:我国古代的退休年龄,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都是70岁。到了清代,才改为60岁。《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这里的“致仕”,就 我国古代的退休年龄,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都是70岁。到了清代,才改为60岁。《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这里的“致仕”,就是如今退休的意思。唐初名儒孔颖达疏曰:“七十曰老,在家则传家事于子孙,在官致所掌职事于君,退还田里也。”意思是说,人到70岁就老了,在家应把家事传给子孙,在朝........

    2016-12-20 游戏王 文史百科 13 ℃ 0
  • 古代退休年龄周代直到明代都是70岁

    导语:我国古代退休年龄,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都是70岁。到了清代,才改为60岁。《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这里的“致仕”,就是 我国古代退休年龄,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都是70岁。到了清代,才改为60岁。《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这里的“致仕”,就是如今退休的意思。
    古代士大夫
    我国古代退休年龄,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都是70岁。到了清代,才改为60岁。《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这里的“致仕”........

    2016-12-16 游戏王 野史秘闻 10 ℃ 0
  • 明朝名臣刘大夏:祖孙三人都是明朝知名的廉吏

    导语:刘大夏(1436-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死后明朝廷赐谥忠宣,故世称刘东山、刘忠宣。仕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历官皆著政声,朝 刘大夏(1436-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死后明朝廷赐谥忠宣,故世称刘东山、刘忠宣。仕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历官皆著政声,朝廷嘉奖,百姓颂扬,“虽妇人女子皆知其贤,无毫发可议。”明孝宗察其“廉且练事”,为官之清廉,办事之干练,皆远超其他大臣,遂倾心倚重,刘大夏也竭诚辅佐,贡献颇多,成为朝野公认的弘治中兴第一名臣。
    破除潜规则 廉得坚定........

    2016-11-30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6 ℃ 0
  • 北宋官员退休难 范延召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导语: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凡因........

    2016-11-25 游戏王 历史解密 6 ℃ 0
  • 古代公务员退休:明朝时自愿退休可不分年龄

    导语:近日,“延迟退休”的说法令人关注。其实,人上了年纪,退休还乡,自古便是如此。
    《尚书》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致仕,就是 近日,“延迟退休”的说法令人关注。其实,人上了年纪,退休还乡,自古便是如此。
    《尚书》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致仕,就是官员辞职归家。史志常见“致政”、“休致”、“请老”、“归养”、“乞骸骨”等语,均指退休之事。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各朝........

    2016-11-23 游戏王 历史解密 9 ℃ 0
  • 解密:唐代的退休官员能够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导语:人群构成社会,所以社会从来脱离不了人生的诸多特征。孔子认为,大同社会的特征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群构成社会,所以社会从来脱离不了人生的诸多特征。孔子认为,大同社会的特征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即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保障。中国如今的养老制度,因城乡二元体制而有很大差别,而唐朝的基本差别不是城乡而是官民。政府的官员,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而百姓主要指农民,完全需要自己努力。
    致仕制度多用于中下级官员........

    2016-11-23 游戏王 历史解密 6 ℃ 0
  • 北宋官员退休难 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导语: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凡因........

    2016-11-11 游戏王 野史秘闻 12 ℃ 0
  • 宋代官员的福利究竟有多好 令他们不愿退休

    导语:“致仕”是与入仕、出仕相对应的一个古代专用的政治术语。何为“致仕”?通俗地讲,“致仕”就是还禄位于君,退休养老的意思。“致仕”一词 “致仕”是与入仕、出仕相对应的一个古代专用的政治术语。何为“致仕”?通俗地讲,“致仕”就是还禄位于君,退休养老的意思。“致仕”一词出现很早,《礼记曲礼》篇有“大夫七十而致仕”。郑玄注道:“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何休注曰:........

    2016-08-09 游戏王 野史秘闻 8 ℃ 0
  • 宋代官员俸禄是历史最高 然而却是吏治腐败

    导语: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

    2016-06-14 游戏王 历史解密 13 ℃ 0
  •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公务员”薪水最高?

    导语:中国古代的“秩禄”制度,等级森严,不允僭越。秩是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禄是俸禄,是朝廷发给官吏的薪饷。官秩品在秦汉时以谷物多少计算。 中国古代的“秩禄”制度,等级森严,不允僭越。秩是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禄是俸禄,是朝廷发给官吏的薪饷。官秩品在秦汉时以谷物多少计算。西汉从万石到佐史分为二十级,曹魏时以一品至九品定分为九级,南北朝逐渐改为正从九品十八级,隋唐沿袭南北朝的秩品等级,以后各朝也大抵如此。
    汉代的官俸以谷物计算,最高秩万石月俸350斛(一斛相当于14公斤),........

    2016-06-02 游戏王 历史解密 3 ℃ 0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