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殿试

  • 曾三次为相,刚正不阿的吕蒙正都有哪些趣事?

    曾三次为相,刚正不阿的吕蒙正都有哪些趣事?

    吕蒙正是北宋名臣,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一样,曾经三次为相,为大宋社稷鞠躬尽瘁,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让人比较奇怪的是,吕蒙正虽是官宦子弟出身,但从小生活贫困,吃尽苦头,从政后还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了一篇《寒窑赋》,太子(后来的宋真宗)读过后,一改倨傲常态,变得虚心好学。  北宋名臣吕蒙正  吕蒙正的父亲叫吕龟图,担任过后周的起居郎,此人妻妾成群,持家无术。吕蒙正的母亲是嫡妻,与丈夫的一群小老婆相处不和谐,经常吵架,这群小老婆就一起向吕龟图吹枕头风,说吕蒙正母子的坏话。吕龟图耳........

    2021-08-04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0 ℃ 0
  • 一代名相寇凖为什么会客死他乡?真相是什么

    一代名相寇凖为什么会客死他乡?真相是什么

    一代名相寇凖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寇凖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代名相,他的形象也曾出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可这位曾定下澶渊之盟的北宋政治家的结局却十分凄惨。寇凖的一生因自信而获得重用,最后因自以为是被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寇凖结局的前因后果。  寇凖的自信是与生俱来的,幼年丧父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十九岁就考中了贡士。在参加殿试前,就有人跟寇凖说,宋太宗这人有个习惯,喜欢任用年纪比较大的人,他认为年轻的人缺乏历练,办事不稳重。所以这些人就建议寇凖将年龄虚报几........

    2021-08-04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0 ℃ 0
  • 考生带一袋馒头参加殿试,皇帝竟然直接钦点为状元

    考生带一袋馒头参加殿试,皇帝竟然直接钦点为状元

    对李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这位清朝的李蟠是康熙三十六年的文科状元,还是徐州在清明两朝出的唯一一个状元。而这个状元还是康熙皇帝特别钦点出来的。  据说,李蟠特别能吃,虽然他写字特别慢,但是只要是他写下来的句子,就是金句。  因为李蟠的饭量大,在他进行殿试的时候,扛着一麻袋的馒头以防殿试时间太久,肚子太饿,写累的时候就会吃一口麻袋里的馒头。  而李蟠为什么唯独吃馒头呢?  是因为李蟠家境贫寒,再加上寒窗苦读多年,他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积蓄的。李蟠的母亲在他进京赶考........

    2021-08-04 游戏王 风云人物 65 ℃ 0
  • 文天祥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能文能武敢抨击宠臣

    文天祥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能文能武敢抨击宠臣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文天祥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句出自《过零丁洋》,不过今天的我们不来解析这首诗,我们只来说说它的作者文天祥。  文天祥,抗元名臣,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国诗人。  大家熟知的文天祥是一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英雄,他提兵对抗蒙古大军,被俘后誓死不降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  “顾盼烨然”美男子  在正史中很少会看到一个人被特意记载外貌,对于那些重要的历史........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8 ℃ 0
  • 毕沅:乾隆钦点的一甲状元,为何被嘉庆恨之入骨?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毕沅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说的这个人就是毕沅。  毕沅是江苏太仓人,他是乾隆年间的状元郎。他能成为状元,还真的有点踩狗屎运的成分。  毕沅家境一般,父亲早丧,母亲张藻独自养他,好在母亲娘家有钱,所以毕沅从小接受了还算优质的教育。后来,母亲又给他找了个有名的老师—大学问家沈德潜。  一个人能不能成才,老师很关键。就像现在考博士,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方面,关键还得看导师,假如导师人脉广,学术高,那么这个学生以后就业就不成问题了。  23岁的时候,毕沅顺利通过清朝公务员........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5 ℃ 0
  • 章衡诗才平平,为何能压过苏轼还让苏轼对他服气?

    章衡诗才平平,为何能压过苏轼还让苏轼对他服气?

    章衡诗才平平,为何能压过苏轼还让苏轼对他服气?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962年前的那场科考(嘉祐二年),大概是两宋最有意思的一场科考了。那一年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位都是文坛巨匠。那一年的考生中有5位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张载,前三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后两位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就是这样一场规格的考试,却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岔子。  这就是后世熟知的苏轼被欧阳修错判,当年欧阳修看了苏轼的卷子惊为天人,但又觉得这可能是爱徒曾巩的,为避嫌所以没把这第一给苏轼。后来为了........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4 ℃ 0
  • 李蟠扛一麻袋馒头参加殿试,皇帝说:状元就是你了

    李蟠扛一麻袋馒头参加殿试,皇帝说:状元就是你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新,自隋朝开创并经唐朝发展完善后,科举逐渐成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最为重要的制度。从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起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中国千余年科举史上共产生了592名文状元。要知道,历年参加科举的人数众多,总量早已无法估量,而状元从古至今也不过六百人,状元之难得程度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自武则天开创殿试以后,状元的评选一般由皇帝亲自考察审定,没有足够的才学与........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62 ℃ 0
  • 清朝一状元被人冤枉作弊,真相大白后此人隐居山林

    清朝一状元被人冤枉作弊,真相大白后此人隐居山林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洪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科举时代,考中状元有多么不容易?  考状元前,首先要经过一道大坎,那便是院试。所谓院试,通俗地说,就是考秀才。秀才是读书人的基本功名,考上秀才者,便可享受一定的特权,比如免除劳役赋税,见县官不必下跪,还能享受一定的补贴。  然而,秀才虽是基本功名,考上的难度也不小,不逊于今天考上一本院校,甚至难度更大。因为从比例上说,虽然秀才录取率不是很低(考中人数虽不多,但古代读书人少),但竞争对手的实力强大。要知道,在生活水平较低的古代,若非名门........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3 ℃ 0
  • 乾隆出15字上联为难考生,考生写出下联惊艳众人

    乾隆出15字上联为难考生,考生写出下联惊艳众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乾隆皇帝对自己对对子的能力颇为自负,经常和文人墨客们玩对子游戏,因而民间留下不少有关乾隆对对子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乾隆和纪晓岚对过对子,和和珅对过对子,和民间书生对过对子,甚至还和村夫民妇对过对子。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外一个故事,乾隆和准新科进士对对子。  众所周知,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之高,比之今天的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准新科进士(也就是在会试中中第,考上贡士,参加殿试)的难度,比今天考上重本还难。而乾隆的文化........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4 ℃ 0
  • 乾隆时期的著名文臣:钱维城的一生

    乾隆时期的著名文臣:钱维城的一生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钱维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钱维城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文臣,他于乾隆乙丑年(乾隆十年,1745年)在殿试中以“一甲一名”高中科考榜首,由此扬名天下。此后他步入内廷,近侍皇帝,并以出众的才学晋升高官,除任内阁大学士之外,曾官至礼部、工部、刑部等多部侍郎官职。在为官从政之余,他在书法、绘画方面长期笔耕不辍,成为闻名遐迩的文臣书画家,并为后世留下大量的书画传世作品。  时至今日,钱维城因其长期近御乾隆皇帝身边,特别是他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高超的绘画水准,而使自己........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4 ℃ 0
  • 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汪应辰,被小人气死

    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汪应辰,被小人气死

    在中国历史中,科举制是相当久远的,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几乎陪伴了封建社会的下半场。科考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状元,那如同是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一般。中国历史上谁是最年轻的状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广东的莫宣卿,一说是江西的汪应辰。  出现这个争议并不奇怪,因为史料记载他们都是虚岁17登科,因为没有详细的年月,无法比较谁取得状元时更为年轻。今天我们单说说江西的汪应辰,这位状元,不仅才华压倒当时的才子,而去还以高尚的气节为后人称道。  汪应辰出生于江西玉山县紫湖镇汪坞村,家庭十分贫困,父亲在衙门当差,就........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2 ℃ 0
  • 此人科举考试成绩第一,却因为名字当不了状元

    此人科举考试成绩第一,却因为名字当不了状元

    此事发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三年。在中国古代有殿试的说法,由问卷大臣和考官们考核考生卷面书写情况,给出一个成绩,此成绩综合最高者为状元,最后由皇帝钦点。在这一年的殿试中,一个叫吴情的考生出类拔萃,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  问卷大臣将这一结果呈了上去,殿上的传胪官大声宣读道:“本科一甲第一名——吴情,赐进士及第。”此时,坐在皇位之上的明世宗朱厚熜一听到状元的名字,十分不高兴,说道:“无情之人怎能位列科举榜首?”随后,朱厚熜又说道:“最近久旱无雨,我天天求雨,昨夜梦到天上打雷,应该找一个名字里有雷的人来当........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0 ℃ 0
  • 他参加殿试遇到考过的题,却因字不好被列为第四

    他参加殿试遇到考过的题,却因字不好被列为第四

    自隋朝起,科举制度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实行了起来,其目的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从而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得寒门子弟得以通过努力,用自己的能力才获得官职,并为国效力。而科举制度之中的第一名又称为状元,一般而言,能够成为状元之人都是十分厉害的,不仅需要有很强的文学能力,同时对于政事也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在乾隆时期,却又有一个状元,此人为毕沅,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侥幸的状元。  毕沅出生于镇洋,虽然其自幼丧父,但是却有一个好母亲——张藻。张藻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因........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6 ℃ 0
  • 皇帝做了一个梦,觉得考生名字很吉利:你就是状元了!

    皇帝做了一个梦,觉得考生名字很吉利:你就是状元了!

    古代帝王为了选拔人才,也是绞尽了脑汁,自从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后,此制度逐渐完善,被之后历朝历代所采用。唐高宗在位期间,亲自在大殿上选择成绩优异的考生,这就是殿试的雏形。从宋朝开始,殿试就成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等级,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不管是哪个朝代,想要考取一定的功名都不容易,有人一辈子只是个秀才,能够中举者都让人羡慕不已,更不必说进士了。凡是考中进士的学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都会被赐予官职,相对于进士而言,进士及第更不得了,也就是传说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客观来说,能在会试中金榜题名都十分........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8 ℃ 0
  • 两位考生同时交卷,皇帝竟说:在大殿上打一架,胜出者就是状元

    两位考生同时交卷,皇帝竟说:在大殿上打一架,胜出者就是状元

    从古至今,不管是哪一种比赛,都必须有统一的规则,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例外。读书人多年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然后就能够入朝为官,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起初,并没有殿试这一环节,直到唐高宗时时期,殿试才第一次出现,即由皇帝亲自担任主考官,从进士中选出更优秀的人才。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北宋初年,科举制度相对较为完善,但曾出现过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据《涑水记闻》记载,开宝八年,也就是赵匡胤去世的前一年,三年一次的会试拉开帷幕,各地举人云集京城,无不希望自己能超常发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但是........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9 ℃ 0
  • 清朝奇葩状元李蟠带着36个馒头进考场,写到深夜才交卷

    清朝奇葩状元李蟠带着36个馒头进考场,写到深夜才交卷

    科举考试从隋唐开始,直到清末,有历史记载的状元共356名,这些状元各有不同经历。其中有这么一位状元,殿试经历可谓独步古今,揣着36个馒头进考场,别人都交卷了他才刚开始,最后却被康熙指定为状元,他就是李蟠。  李蟠,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明朝天启时的举人,父亲是明朝弘光时的拔贡。从小资质聪慧,36岁中举,43岁被康熙钦点为状元,是徐州明清时期唯一的文状元。李蟠生性耿直,正直不阿,但也有几个小缺点,体胖能吃,思路写字慢,为此,在参加殿试时,闹出了个大笑话。  公元1697年,在京都参加殿试时,因为写文........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81 ℃ 0
  • 此人堪称一生开挂,四朝元老,连中三元,两娶宰相女,人生赢家。

    此人堪称一生开挂,四朝元老,连中三元,两娶宰相女,人生赢家。

    历史上能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也就是我们长说的“连中三元”,这样的人有,不多,1300多年的科举史中一共有17位,平均不到100年才出一个,能够称为“四朝元老”的也也不多,掐着手指都能数过来,最近热播的《军师联盟》中的主角司马懿是一个,唐代的颜真卿算一个,还有清朝的索尼。至于能够两次娶宰相女儿的人,小编没有查过,估计也不会太多,今天小编要讲的这个人不但连中三元,而且还两次娶了当朝宰相的女儿,更是经历四朝安稳安稳度过被后世称为明臣,堪称一生开挂。  ........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5 ℃ 0
  • 他虽然生活在科举制度毒害的年代,但是不没有人才代表

    他虽然生活在科举制度毒害的年代,但是不没有人才代表

    清朝末期,有这样一个贫苦子弟曾经依靠科举考试名噪一时。刘春霖,他在书画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书法尤其擅长小楷。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八股取士的年代,文人并非一事无成!  刘春霖光绪十三年,也就是1904年通过科举考试考中状元。次年1905年清朝废除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因此刘春霖也成为了清末最后一位状元郎。  刘春霖考中状元后,次年便出国留学,回国后的刘春霖一时间名声大噪。不仅是因为他擅长书画,而且在辛亥革命之后曾出任袁世凯的总统府内史。  刘春霖当年殿试试卷,慈禧看后赞不绝口。  刘春霖的书........

    2021-08-03 游戏王 风云人物 11 ℃ 0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