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本站登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

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看左宗棠“高考”落榜后的辉煌人生

游戏王 2021-08-03 风云人物 评论

  23岁的左宗棠曾给自己写下这样一幅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段话多数人理解为左宗棠胸怀远大。实际上,这更像他的一种自嘲,一种自我激励。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心比天高的左宗棠老是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

  1.乡试中举 科举坎坷

  科举道路上,左宗棠屡屡受挫,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花钱捐了个秀才身份,参加第二年的乡试。他的同学胡林翼后来花了一万多两银子捐了个知府,所以左宗棠花钱买个秀才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其实左宗棠的才华远远超过一个秀才。因为在第二年的乡试里,他中了举。当时整个湖南有5000人参加考试,只有50多人中了举人,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说起来这次考上举人其实挺不容易的。看左宗棠卷子的人叫胡鉴,是个翰林院编修,他给左宗棠判了个“欠通顺”,意思是文理不大通顺,左宗棠面临的结果恐怕只能是“名落孙山”了。因为按照惯例,同考官看中的卷子才向主考推荐,如果同考官不看好,这样的卷子根本到不了主考的手里。结果在发榜之前,道光皇帝要过五十大寿,他心血来潮,让临时增加6个名额。这就要从落选的卷子里重新筛选了。这时左宗棠的阅卷官胡鉴突然挂了,因公殉职。这样他的卷子又落到另一个考官手里,这个考官也没选他。

  不过,主考徐法绩为了不埋没人才,亲自阅读了全部卷子。结果他发现了左宗棠的卷子,被其中的远见卓识打动,将左宗棠列为6人之首。这在当时争议非常大,因为两个考官都没相中,只有主考一个人相中。该不会是人情卷吧。交给第三方裁决吧。谁呢,当时的湖南巡抚吴荣光。巡抚命令打开密封条看看再说,结果打开后看见“左宗棠”三个字,巡抚一拍脑袋,说,行了,录取吧。为什么巡抚这么爽快呢?因为他是左宗棠在湘水校经堂时的校长,当时吴荣光在这里教经学,左宗棠曾经一年里考过七次第一,因此吴荣光一直很喜欢这个弟子,现在当然要力挺。

  好了,现在的格局变成两票对两票,而反对票中的一票已成为“废票”,因为当事人已不在人世了,而赞同票这两票也太强悍了,一票是主考官的,一票是巡抚的。加上各位考官大都知道左宗棠很有才华。结果:左宗棠被录取,第十八名。哥哥左宗植则是第一名。兄弟两人同时金榜题名,风光无限。感谢道光皇帝、感谢主考徐法绩、感谢巡抚吴荣光!你们为大清帝国发现了一个挽狂澜于既倒的英才。37年后,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途经陕西,特意到恩师徐法绩的墓前祭奠,看到墓上杂草丛生,左宗棠特意命人重新修葺,还立碑纪念。左宗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左宗棠“封侯”道路到现在看起来还是满平坦的,关键时候总有“贵人”相助,本来要落榜,结果幸运的遇到了识才的主考和昔日的恩师,这一关顺利通过。不过且慢,左宗棠的“封侯”连续剧里没有“一帆风顺”这样一个主旋律,急转直下、兜头一盆冷水却是常态。自此以后,左宗棠多次应礼部试不售,“不售”的含义就是没考上,没被录取。相比另外两位中兴名臣,胡林翼、曾国藩先后在二十多岁时高中进士,开始做“北漂”,左宗棠却一直在湖南乡下教书。一个再伟大的人,没有平台也就成就不了这份伟大。左宗棠的“封侯”道路注定崎岖不平。“教书先生”、“落第举人”左宗棠似乎跌入了人生低谷。

  2.入赘为婿 伉俪和谐

  考中举人这一年,20岁的左宗棠也成了亲,夫人名叫周诒端,和左宗棠同岁,出身书香门第,诗写得也很好。左宗棠因为家境贫寒,入赘周家,就是所谓的“倒插门”。结果因为太穷了,连太太家的丫环也看不起他。

 左宗棠4.jpg 

网络配图

  后来太太也看不下去了,就劝左宗棠干脆带自己回湘阴老家算了。左宗棠跟太太说,我家境贫寒,你是大户人家的女儿,能和我一起吃苦吗?太太说,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你们左家的人,死是你们左家的鬼,而且你能安贫乐道,我也不愿意看到你寄人篱下。可见左宗棠的太太见识也很不一般。左宗棠于是和太太一起回到了湘阴老家。太太果然非常贤惠,也相当能干,将左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左宗棠在老婆的激励下更加勤奋读书。

  左宗棠日后的军功章里有老婆周夫人的一半。周夫人虽然出身富豪之家,然而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当左宗棠心情低落之时,她经常宽慰他,还写诗来激励左宗棠。当左宗棠虎落平阳之时,她丝毫没有瞧不起自己的丈夫。后来当左宗棠功成名就之时,她也从不自傲,从不为家庭琐事和娘家兄弟的出路而麻烦左宗棠。这是一个伟大的妻子。左宗棠的成功离不开这样一位贤惠的太太。

  3.三次赶考 名落孙山

  左宗棠总共在妻子家里住了9年,这9年可谓度日如年,寄人篱下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心高气傲的左宗棠,哪堪一直过这样的生活,中间他曾三次进京赶考,但这三次都以名落孙山而告终。他这三次考试分别是在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和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我们知道,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胡林翼考上了,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曾国藩也考上了,这两个日后的“铁哥们儿”都榜上有名,惟独左宗棠接连受到打击。在极其重视“文凭”的晚清,没有进士的身份,想做一番大事业的希望微乎其微,谈何“封侯”呀?

  这三次考试,第一次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遇到了胡林翼,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胡林翼日后发达较早,不断帮助左宗棠,曾经十次向朝廷大员推荐左宗棠,左宗棠日后的成功,离不开这位铁哥们儿的鼎力相助。这也算得上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第二次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本来考中了,后来发现湖南多录取了一名,又把左宗棠给刷下来了,“牵牛星”真是命运多舛。第三次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这一年老乡曾国藩也高中了,对左宗棠的刺激很大。事不过三,也许没有“封侯”的命,左宗棠决定不再参加考试了。

  对于没有进士功名这件事,左宗棠一生都耿耿于怀。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快要50岁的左宗棠还要进京赶考,被胡林翼拦下了,因为当时有人弹劾左宗棠,进京无异于自投罗网。到了晚年的时候,已经当上了总督的左宗棠依然不屈不挠,要进京会试,慈禧哭笑不得,特封左宗棠“大学士”、赏“同进士出身”,才算让左宗棠了了一个心愿。由此可见,“进士”学历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

  左宗棠5.jpg

网络配图

   伟人都有传奇,左宗棠当然也不例外。据说左宗棠年幼时曾得过一场大病,这时遇到一个高僧,高僧看过后说:“不要紧,此人以后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干,哪能这样就死去呢?”接下来僧人预测了以后左宗棠人生中的祸福。后来左宗棠的人生和这位高僧的预料基本一致。

  4.经世致用 天地广阔

  左宗棠读书之余,与周夫人一起编绘全国和各省地图,精确考证历史地图,并加以文字说明,经过一年才完成。科举不顺,左宗棠决定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17岁的左宗棠在长沙买到了顾炎武的《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方舆纪要》,他如获至宝,朝夕研读,别人都嘲笑他,因为这些书和科举无关,但左宗棠不以为然,非常喜欢这些书。他还认真阅读了贺长龄和魏源等人编的《皇朝经世文编》。这是左宗棠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的开始。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方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从科举枷锁中解脱出来的左宗棠,进入了另一个广阔天地。如果顺着科举的路子走下去,也许只是多了一个官僚,然而少了一个治国平天下的盖世英雄。左宗棠无意中走上的这条道路,却成就了他的“封侯”传奇。结语

  左宗棠.jpg

网络配图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23岁的左宗棠为自己写下这样的座右铭;30年后,封疆大吏左宗棠在福州寓所为自己的儿女重新书写了这幅对联作为家训。从这幅对联可以看出左宗棠逆境之中毫不气馁,置个人荣辱于度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豪迈胸怀,这正是愈挫愈勇的左宗棠,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人生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ags:左宗棠   道光   公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